
1、运营决定团队的工作模式,经营决定企业的盈利模式。运营是高于营销的概念,而经营又是高于运营的概念。
2、通常来讲,我们不太会今天否定昨天我们还相信的理论,因为人的思维有很强的惯性,我们讨厌不确定。但如果我们想象一下,你的认错速度跟你的学习速度一样快速,那你有多可怕,这样你就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纠正自己错误的理论,而更趋近于正确。
3、“硬件即软件,软件即体验,广告即内容,内容即娱乐”是网络时代营销的秘密武器。硬件是为软件服务的,软件本质上其实就是人的感受和体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苹果公司从来都说自己是个软件公司,而不是硬件公司,即使苹果公司的硬件也仍然是世界顶尖水平。另,我们对于广告逐渐变得越来越抵抗,我们甚至会慢慢在进化过程中养成自动过滤广告的能力,这对广告主来说当然是坏事,花了那么多的钱却没有效果,这当然是最不愿意看到的。
注意力极其稀缺的今天,如果广告没有“内容”,就会毫不犹豫被消费者关掉。
4、由于媒介和受众注意力的分散,营销慢慢从最早的单点链接万物变成了多点交叉链接万物。因此,你根本分不清楚用户是因为你请了代言人而买了你的产品,还是因为看了商场广告大屏的视频买了你的产品。针对这种情况,比较笨拙的做法是投入更多的资源去做更多的中心交叉点,而比较聪明的做法是培养用户,然后给这些用户提供他们想要的产品。这一切的变化的逻辑都意味着营销逐渐从“品牌逻辑、流量逻辑”变成“经营人群的逻辑”。
5、当资源分散的时候,通常会感觉力不从心。这时候就一定要回到原点,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然后思考要放弃什么(战略的第一步就是放弃),整合资源重新出发。举例来讲,我们要做箱包市场的领导者,但刚开始,不能用有限的资源同时开发十几条产品线,因为20寸登机箱和24寸旅行箱的使用场景天差地别,营销逻辑也大不相同。倒不如先集中力量做好登机箱这个小品类,等在这个品类中做到有绝对话语权的时候,再向其他品类延伸。
6、面对企业内部营销沟通问题,我们虽然不能做到百分百的意见统一,但至少要做认知统一。
7、“评论和诋毁并不会帮助你成长”,这在市场营销领域也同样适用。尊敬竞争对手,保持冷静,不要让竞争对手影响你的判断力。
8、“轻中产阶级”的崛起,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这类人群对目前生活现状比较满意,喜欢追求精神上的愉悦感,追求性价比,喜欢与自己调性一致的品牌,愿意为自己的喜好和兴趣付费,偶尔也会购买奢侈品愉悦自己。
9、你可以短期内挖来人才,融来巨额资金,但你却没办法短时间内形成对用户的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本质上是数据的积累,你对消费者越了解,积累的数据也就越多,继而也就越能指导你下一步的行动,时间才是企业最大的竞争壁垒。
10、要了解一个行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调研这个行业的历史,捡回这个行业失落的财富。你了解的越全面,就对现状越有准确的判断,也就越能指导下一步的行动。正如有句话所讲,失去的才是珍贵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