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十岁的小乐同学得知我今天要写“强迫症”,突然来了兴致,道:“这个我最有发言权!”
边说边拿起手里的酸奶,认真地比划给我看:“比如这瓶酸奶,吸管一定要这个角度对嘴这个口子的正中央扎进去,哪怕有一点点不精准,我都恨不得把酸奶给扔了!”
哈哈,这都不算啥。他大概忘了,三四岁那会他超级迷恋铠甲勇士,买回了全套的玩偶,其中一个玩偶的膝盖上有一个针眼那么大的地方掉了点漆,他不满、介意、唠叨、哭闹了一整天。
当时怎么劝说和安慰都不管用,我们刚转移一小下话题,立即又被他惦记回去。凑齐了一整套铠甲勇士的玩偶,原本是件多么开心快乐的事情,小乐非要盯着那么一丁点瑕疵不放,此事现在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
这一类的事情不胜枚举。还有一次幼儿园老师让他回家做一盏纸灯笼,不小心一剪刀下手猛了点,其中一条“流苏边”出了界,他死活不愿意把这个“残次品”带到幼儿园去。我们都觉得还不错,挺美的啊,可他仍是固执己见,最后也没把纸灯笼带出去。
不过,这些还算不上真正的“强迫症”,说好听点叫“完美主义”,说难听点就是太固执。
图片来自网络02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有点熟悉:
明明已经关了窗,锁上门之后,忍不住还是要打开门来再确认一遍;
明明已经锁了门,走出没几步,忍不住又要跑回去检查一下是否真的已经锁上;
填写一份账号或者电话号码,明明已经核对过了,还忍不住一而再再而三地检查;
明明已经洗过N遍手了,总觉得没有洗干净,需要再洗一次,接着再重复一次;
有人喜欢啃手指甲,拼命地啃啊啃啊,手指甲都已经面目全非了,就是停不下来;
也有些人喜欢重复一系列动作,几乎固化成一种仪式,次序来不得一点变动,也不能中途被打断,否则又要从头开始再来一遍;
有些对整容上瘾的人,其实也是一种亚型强迫症状的体现,容不得自身有任何一点瑕疵,有些在别人看来完全无关紧要,但TA自己却完全无法容忍。
还有一种情况是,头脑里会出现一些顽固(甚至很荒谬)的想法,比如反复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地球会毁灭吗”之类;
......
其实,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在某方面存在“强迫思维”或者“强迫行为”,一般来说只要没有给生活带来太大困扰,也就无伤大雅,算不上什么真正的问题。
有些习惯性小动作不但不要紧,反而有点小可爱。写到这里,第一个浮现在我眼前的事例,竟然是五十度灰里的女主,每次感到紧张或不安时,都会抿一下嘴唇,然后男主就被深深吸引了——这都是些什么鬼。BTW.其实这本红极一时的小说我只看过开头部分,后面讲什么,我年纪还小、真的不知道(捂脸)。
图片来自网络03
当“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严重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比如说日剧《心理医生》里的那位心理医生,每次进去洗手间洗手都需要发反复复洗上半个多小时,后来越发严重,四五十分钟都不见出来。
明明知道不需要反复洗手却停止不了自己的洗手行为,因为内心的这种斗争和阻抗(强迫与反强迫并存)过于激烈,从而更加痛苦焦虑,使得情况恶化。这就是典型的“强迫症”了。
强迫症的几种典型症状大致为以下几种:
有的是对安全或记忆等的怀疑(反复检查门窗),有的是出于对称的需要(一定要按顺序摆放物品等),有的是对污物的害怕(反复洗手、擦拭座位),有的强迫思维是带有伤害性的......
过于重口味的一些奇葩症状,还是不写为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问问度娘。
通常来说,具有“完美主义”情节的人,凡事要求太过苛刻,过于纠结,更容易形成“强迫症”。不但会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也会给家人或是周边的人带来极大的困扰,甚至威胁。
04
严重的“强迫症”发作起来也是蛮苦恼的呢,所以有必要的时候还得去医啊。
好消息是:一般而言,即使是病程极长的“强迫症”也是可以得到缓解的,也不太可能转变为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只是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中的一种而已。
除了吃药,比较常用的疗法有厌恶疗法,模拟法,自控法,森田疗法等等。
其中森田疗法简而言之就是四个字:“顺其自然”。既然强迫症是越阻抗、越想摆脱,就越是提醒了它的存在,症状就会越严重,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放下执念,不要刻意去想它。
在“顺其自然”的同时,该干嘛干嘛。
当出现强迫思维时,“不判断,不评价,不分析,不解决”,不要试图摆脱它,接纳它,承认它是你的一部分,“带痛前行”,努力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慢慢地,强迫思维就会消失不见。
而对于老是担心自己没关好门窗、水龙头等的人,其实就是缺乏安全感。放轻松一些,即便真的忘了,即便家里真的进了小偷、真的水漫金山了,那又怎样?结果也没有多么糟糕。
最后,想对那些过于追求“完美主义”的人说:人无完人,事无完美,不要时时刻刻苛求自己和别人。
有时候,不苛求完美就是与自己和解,与整个世界和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