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中巴载我们抵达四大佛教之首的峨眉山。峨眉山---不愧是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之首。绵延千里,层峦叠嶂,郁郁葱葱,距离重庆百里之余。高三千多米,。车在两千多米的高度停住,一下车,《报国寺》三字跃然入目,我们一群人即被一大群手牵金丝猴的当地人包围。为了可爱的金丝猴,我不得不留影了。小猴子站在我的肩上,后背插着几面小红旗,红白相间惹人注目的摆了个漂亮的姿势。只可惜它没有人的感情,但我却带着笑意,留住了它的“倩影”。
晚饭后,我与夫君在室外的乒乓球台上打了一阵球。二楼的长廊上,高悬着吊兰似的长达几尺的山菊花,在我的一旁观战。我有点惬意的炫耀着我的雕虫小伎,因为夫君似乎只有招架之力,这使我着实小小得意了一阵。当晚,夜宿《峨眉招待所》。
我们宿在二楼,出门便是整个一条长廊,我没想到会在这里会产生一段奇妙的感受。也许是心到异地,不能入眠,我听到门外沙沙的响声,象春雨嗦嗦的扫着我的心,我想反正睡不着,到外边看看吧!推门,蓦地吓了我一跳!整个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嗦嗦沙沙的响声更大了,我摸索着,手终于触到了栏杆,把手伸向天空,我想看看雨有多大?明天是否能爬山?也想证实一下导游讲得“巴山夜雨多”只是淅淅沥沥的细雨是否真实?足足有一分钟,这一分钟在我眼里很长很长,手没有一丝细雨。我想我的耳朵不会产生错觉吧?这简直就是雨声?我的眼睛适应了室外的光线,抬眼望着,其实什么也看不见,与白天看到的景色截然不同。白天是苍天大树,浓浓密密,苍翠欲滴,感觉在树的叶子上注了一层油,而现在,迎面只是一堵黑黝黝墙,透着森人的光。伴着沙沙的响声,我经不住内心哆嗦了一下,感到恐惧在我内心蔓延开来,仰起头,遮天蔽日的黑影上,隐约露出一丝灰黑色的苍穹,我终于明白了声音的来源。是浓密的树叶在作祟。由于地理的原因几十丈高的大树在环山之中微风轻抚它们产生的。我的心慢慢地镇定下来,嗦嗦之声,仍似春雨,又不是春雨的声音,伴着我轻缓的脚步。
我摸索着回到室内。夫问了我一句什么,可我的心仍在那些响声之中。我赶快洗澡,扫去一身的疲劳,钻入被窝,好长时间未能入睡!
晨起,推门,首入眼帘的是大地,果然,不知何时下了一层雨,因为地是潮湿的,也许,雨声掺着树叶的嗦嗦声没有区别,也许是我的沉睡,竟丝毫未感觉听到雨声。花丛里,草丛上滴滴晶莹的水珠在薄薄的雾气中闪着银光。我注视着这滴滴的银珠,离的很近,这珠光的银色就消失了,当你远离它的时候,它又一闪一闪的发出银光,象月亮的光一样柔和。有人说:峨眉山上的一草一木整天都是湿漉漉的,因为,没有阳光,只有雾气。
也许是季节的原因,我留意阳光,留意草丛。真的一天没有阳光。而当你用脚去扫草丛时,那些水花会四处飞溅。雾气在尽午时散开,可是空气依然潮湿。
峨眉山有一大碑,号称“天下第一”,可人说:泰山也有一个“天下第一”不知哪个是天下第一。我想大自然也要来个争雄天下吗?
山泉潺潺的流淌着,一处一处,有一处居然象白线一样直割而下,这条白线是沿着山壁的缝隙而下形成。导游不断的介绍典故“白龙寺”“青龙寺”,乃至蒋介石当年躲在山上等着摘桃子的事情。组织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培训班,其中有一个军长,看破红尘留在峨眉山,成为我国著名禅师,主持一寺,数年前还在向客人游说人:清心寡欲是其信条之一。他断然拒绝了子女请他去国外的要求,淡薄名利,与世无争。此人对我人生颇有启迪。
当来到著名的一线天时,我透过两端峭壁,仰天而望,一丝灰蒙蒙的天贯穿陡崖,脚下是浮桥,桥下是 淙淙浅溪,鹅卵石在清澈的水里安详的躺着。下的桥来,手入水中,冰冷透骨,这也许是山水的缘故吧!
我们来到全国第一条从澳洲引进的索道线,坐上非常漂亮的封闭的索道车(听所也是全国第一长索道,长五里之遥)我俯瞰着窗外,树梢在脚下悠悠而过,深沟险壑不断,有的大树竟然近在咫尺,视野极目眺望,满山绿意尽收眼底,胸心荡漾!
当来到群猴藏匿之处,又被大批的猴子吸引住了。我们买了花生,苹果,橘子。小猴顽皮的从我手中夺走了花生,似乎不甘心,又在我手背轻挠了一下,着时吓了我一跳,几口将苹果吞下肚,且把橘皮剥掉,可见它是吃过其苦涩之味的故而弃之。也许游人的喂养使它们滋生了惰性,它们不在以采摘野果为生。我从猴子身上看到人类,人如果依赖性强,是会失掉自立能力的。我想到自己:觉得人应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当今动荡时代,再不会有“嗟来之食”的门客。
一路走,一路被秀美的景色吸引,小吃摊不断,我们品尝了几次,结果肚子像不争气的皮球一样鼓了起来。
在一个不知名的山亭,有人给我指着一个山峰,说是“神女峰”,我想长江上的“神女峰”搬到这来了?不过那 “神女峰”的确像一女子,以天幕为背景,在云雾之上矗立。云层在荡漾,像置身于云雾之中,似伸手而触,却又实在是虚迷缥缈。难怪有这么多的“神女峰”。也许是神女峰这名字太形象了,所以处处有神女。
我的腿像是捆了沙袋,举步维艰,情趣却依然盎然。遗憾的是,由于修理索道通往金顶之门封住了。又由于每上升一千米要下降摄氏六度,山上已是薄冰一层要穿草鞋和租用棉大衣,我们也确无力攀上金顶,时间又不允许,只得从山另一边悻悻而下。每走一程,尽收眼底的景色都别具风格。我联想到人于知识:人的眼界是与学识连在一起的,人看问题是与受教育的程度连在一起,当你的心胸多了一点知识,就像你向上爬了一座山峰,循序渐进的,你的思想增加了内容,你的内心丰富了 ,你对生活会有新的理解,你会开阔视野,你会待人宽厚,你能善解人意,因为知识会使你产生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感悟。当你像山下走的时候,则是一个老人蹒跚的步伐了,思想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着变化,知识由于记忆的原因在一天天的减少,视野被不投入生活而一点点缩小。人言:“青年人说青春是美好的。中年人说生活是美好的。老年人说活着是美好的。”人从出生到坟墓,正是被一个个小过程,小目标组成大目标,及至终极。孔子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即是说懂得知识道理有先后,学习技术各有专长。在知识这个问题上,没有先后之分,只有学与不学之分。在上山下山的过程中,也许有人辉煌,有人平凡,但平凡并不是没有了过程。尽情地领略人生,欣赏人生,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