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年开年,读了《知识的错觉》《原则》《一切与创造有关》《认知突围》,还有即将要写感受的这本《我不过低配的人生》,都对我的思维带来了极大的触动,让我知道有时候需要追本溯源,明确知道事情的原因;不够了解就没有发言权,浅淡的认知让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变的浅薄;固有的思维让我们只能从单方面思考;冠冕堂皇的理由也不过是不愿意面对的借口……等等。两个月来,不断的被刷新着认知,纠正着思维。这本书我很喜欢,所以,想到哪里我就写到哪里。
——写在前面的话
结识这本书其实是在很早之前,因为看书比较多,所以闲来无事就习惯性的看看图书排行,看到过这本书,却因为那段时间这类的书看的倦怠而错过了。第二次接触这本书,是苗苗发给我的晓楠姐发的这本书的图片,画了几条线,我看了看内容,就买了回来。搁置在那里,直到晓楠姐做完分享,我才又重新读完。
图片来自网络质疑,求证!
刚开始看了几页的时候就觉得很棒,之后读下来更是受益良多,感叹作者知识之宽广。看第一篇文章的时候,作者提到刘邦,说刘邦其实并不是一个青皮无赖,其年轻时候曾游历,投奔楚国春申君门下,拜师学习。看到这里,我就笑了。被电视剧、小说和励志故事充斥的年代,为了增加故事的感染力,必然有些事情被夸大,变得戏剧化,也从而变的失真。而我们一直以为还算比较熟悉的历史,其实知道的也不过皮毛罢了,并且更多时候,我们也不曾真的去求证。
思维上的懒惰很容易让人错失很多东西,我想,这就是众多大神都说要看一手信息的原因吧。一手信息是最真实的信息,不曾经过整理和二手的解读,原汁原味。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基于自身的经历和知识,每个人都对事情的看法和抽离出来的结论都会有差异,别人解读出来的会受限于其自身的知识背景,未必适合自己。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质疑,不迷信权威和专家,带着批判的思维去看事情和读书。有疑问就去解答,动动手百度一下,看不明白的问问别人,读读书。知识就是这样积累的,认知也是这样进步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思考的能力,放弃求证的权利!
图片来自网络学会相信
很奇怪我说完质疑之后要说相信?没有任何奇怪的,质疑的是故事和观点,相信的是自己。很多灵修甚至一些销售、理财的观点书里都有相信这一条,不管做什么,只有相信才有可能。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情又怎么做的好呢?
作者雾满拦江在提到打通思维障碍、推倒边界的办法:一要相信认识可以改变的;二要学会正确的思考;三要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愚蠢,承认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物质资源匮乏而自我设限;四是阻碍我们的始终是伪思考。
思维主导行为,只有相信自己会成为什么样子,向着那个目标前进才会有进步,真的成为那个样子。抛弃自己的习惯性无助,清晰的认知自己的状况,不逃避,向着目标行动。
你要相信生活会改变,变才是天地之间最大的王道,没有什么固化的东西值得信守,只有拥抱一个变化的世界,你的心才会豁然开朗。
想一想,一个活生生的人,被一种抽象的情绪困住,这岂不是很可笑?要摆脱这种不良情绪的困扰,就必须养成将抽象问题具象化的能力,冷静地问一问自己,所遭遇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一旦你找到这个答案,束缚你的紧箍咒就迎刃而解。
相信自己吧!所有的理论都告诉你,你的现实就是你内心的反映,从心开始,相信自己,向宇宙传达你的自信,传达你已经做好接收一切美好事物的准备。
图片来自网络人品为重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意思是说,人品大于做事,做事大于夸夸其谈。
一直在认真的修身养性,也一直认为行大于言,但是这本书里我第一次清晰的看到把人品这项单独提出来讲。其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个特点,只是在强调能力的时代,我们轻易的把人品忽略了,再或者说不是忽略,其实这是一个基本的底线。
交朋友的过程中,交往的大都是人品相似,性格相投,兴趣一致的。多年来,周围的朋友都是人品的特别好的,乐于助人,性格开朗不爱计较,努力上进,在做事情的时候也都会为别人考虑。从小到大交的朋友里都是特别好的,初中的死党,高中的好友们,大学的同学,以及后来因为兴趣相交的朋友们,都是人品特别好的,各有各的性格,人品却从不曾让我质疑。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清晰的将人品提出了来。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被人看在眼里,感觉到你可靠、可信,就会果断压下筹码。押你的人越多,你获得的机会就越大。
人类天性,对于比人的付出总是无感的。但对于别人的过失,却总是耿耿于怀,年年不忘。无论你付出多少,他人最不能忍的,是你的人性缺陷。
所以,在你努力提升能力的时候,不要忘了修身,人品是基础,是万丈高楼的地基。付出是会让人获得快乐和安全感的,当然,也会带给你回报。但是在人际关系上,请不要为了回报而付出,那会让你将自己的情绪至于他人身上,容易产生不悦的情绪。而情绪会阻碍很多事。
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更自在。
——不记得哪里看到的这句话,一直很喜欢。
察觉,接纳,改进。
文章中提到的书:
其他的还没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