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师以“国学现代化”理念解读《论语》: 子罕篇*9#26 子曰:“衣敝缊(yun,第四声)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zhi,第四声)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注释
️衣敝缊袍:指穿着破旧的丝绵袍。『衣』是动词,穿着。『敝』破旧。『缊』就是丝绵或乱麻。
️狐貉:是以狐貉的皮制成昂贵皮衣。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是《诗经•卫风•雄秩篇》的句子,说一个人没有嫉妒的心、贪取的心,所做的事一定不会是坏事。『忮』即忌恨。『臧』是善的意思。
主旨
孔子赞美子路,也告诫他不可自满。
今译
孔子说:“穿破旧的袍子,和穿狐貉皮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会觉得惭愧,恐怕只有子路可以做得到吧!《诗经》上说:‘不害人、不贪取,怎么可能做出不好的事呢?’”子路常诵读这两句话。孔子说:“这只是起码的道理,为什么老是‘臧’个不停呢?”
引述
穿着破旧,会不会觉得难为情?特别是和穿着华丽的人站在一起,会不会十分不安?这是自己的感觉,与他人无关。自己觉得品德修养不输给别人,穿着什么,大可不必介意。孔子赞美子路,认为他在这方面的表现,和平日的好勇逞强,完全不一样,是出于内心的自安,所以值得鼓励。若是表面上装成不在乎,心里却愤愤不平,或者勉强自己不要在穿着上比高低,那就不值得赞扬了。
“不忮不求”,当然是良好的修养。可是已经养成习惯,真正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就不必经常诵读,以免使人误解子路不过是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才装成十分安宁的样子。反而显得很不自然,变成用不怕输来安慰自己,也是一种逞强。孔子不是不欣赏这一诗句,而是在这种比较特殊的状况下,不赞成子路经常诵读。
他不方便严肃地制止,免得造成误解,以为这一首诗真的不好,才采用这种幽默的方式,告诉子路诵读一两次就可以了,不要老是“臧”、“臧”、“臧”地“臧”个不停。
“臧”是善的意思,但是在这里,孔子只取其音,并没有牵涉到它的义。
生活智慧
(一)穿着破旧,并没输给人家的感觉,才是自安的表现,心中泰然,没有什么难为情。若是居于不怕输的心理,那就是逞强。勉强自己不要不安,仍然有所不安。
(二)对学生该赞扬的要加以赞扬,该告诫的也要加以告诫,这是老师的责任,也是为人师表的素养。学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务必不客气地指出,使其更为精进。
(三)“不耻”是不以贫寒为耻,而不是不耻那些穿着华丽的人。贫寒或富贵,在德性自安的人眼中,应该没有差别。
建议
不要勉强自己不怕输,最好做到没有输的感觉。因为人格平等,何必在衣着方面分出高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