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门(挂门、卦门)
瓜门也称挂门、卦门。
瓜,是“挂”的一音之转。住家保镖、镖行保镖、武术教师,还有在江湖上卖拳弄棍的,都属挂门中人,这些人的共同特征就是习武。
自明清以来,练武术的都被称为“挂子”,一是因为“挂”本来是武术中的一种(如“劈挂掌”),借以代表武术界;二是由于江湖上以卖艺谋生的,不惟演武,也要卖卦。
康熙十四年(1675),太原人陈四,因家庭破产,不能过活,就率领兄弟子侄等人从山西逃荒出来卖艺度日,几年后发展成为几百人的大马戏班,陕西提督潘育龙上疏奏报皇帝说:“……陈四等率领妻子游走于外,凭其走马卖解、踏索弄卦为生,俗名‘卦子’,寡廉耻之民也。”这段话说明了卦门是怎样谋生的,也可以看出卦门谋生是很艰难的,官府认为他们“以武犯禁”,以致经常遭到弹压。
风门
汪康年在《汪穰卿笔记》中说:“风者,多含用刀之事。局赌亦在内。”
就是说,经常携带刀剑等凶器游走江湖、挟制良善、勒索客商、以武力诓骗而触犯法律的人,就属于风门。
再说得清楚一点儿,风门就是所谓的匪盗。风客是清朝时对匪盗的称呼。
一是因为在清代江湖隐语中,刀又称为“风子”。抢劫、偷窃又被匪盗们称为“抢风”。“生意”不成,失手被擒则叫“失风”。替窃贼放哨则称“望风”。在清代武侠小说《续小五义》中,还有“风紧扯呼”的说法,是“人家防备很紧,赶快逃走”的意思。
二是在清代,一些江洋大盗俗称“风客”,包括一些武装走私的江湖人物。《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年间,有一类“风客”,他们“惯与粮船串通”,做走私食盐等勾当。到了道光年间,他们常常“聚徒百十人,其众足以拒官兵”,“或结会拜盟,或强抢行劫,各分党类,互相争夺械斗,甚至将人肢解”。(《清宣宗实录》卷九二)像这种走私贩私的江湖人物,就是匪盗。走私贩盐、贩毒的江湖人物,皆属风门。
风门中还有一类,就是局赌。
所谓“局赌”,就是设赌局行骗。设赌局的江湖人物,都是“专职”的流氓赌徒,也就是我们说的赌棍,他们平时就没有正当职业,“所在成群,昼夜相赌”。一旦资产荡尽,谋生无策,就流为“窃攘”之辈。何况他们平时就“呼朋引类,用不着纠合就数百人立等可至”。(清朝吴士玉《奏请杜绝盗源以安民生折》)赌棍一遇反抗,又露刃相威胁,也属于“用刀”之风门人物。
以风门行当谋食的江湖活动也起源很早,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有史料记载的盗跖和庄硚就是两个比较早的风门人物。他们“以威若力而取其财”,即以暴力或暴力威胁而取他人财物(《唐律·卷十九》)。
这类人物,后世称为“刀背客”(《清仁宗实录》卷三三七)、 “棒客”(清朝徐珂:“棒客,盗也”)、“刀匪”(清朝河南一带的土匪)、“拽刀手”(清朝河南、安徽、湖北三省交界处的土匪)、“砍刀会”(清末的一个土匪组织)、“千刀会”(清末活动于赣南的土匪)。他们每人携刀一把,沿途抢掠,这些都是用刀之士。
此外,也有经常携刀的流氓无赖、市井泼皮属风门之中的,他们有的懂些武技,有的甚至是亡命之徒。
有些谋生之路,原本的初衷是好的。但随着路越拓越宽,岔路越来越多,路上人鱼混杂,心思各异,好好的路,有些依旧安全平坦,有些却暗隐着“留下买路钱的”祸患。
原本好好的行业,也因为混杂着暗渠深坑,令人谈之色变,想要挽回清誉,难上加难。
太平盛世,一般很难想象赶着路,眼前突然冒出打劫钱财要人性命的匪徒,是什么样的感觉。
但是看《水浒传》,莫说走南闯北的贩夫走卒,随时都有那种将脑袋系在腰间的危机感,即便是功力深厚的武功高手,也随时因为黑店埋伏,分分钟中招。
好的社会环境,对于人,特别是普通人的生存,太重要了。
“赌”字,在我看来,并不是好字眼。
由古至今,多少人,多少家庭,因为一个“赌”字,穷困潦倒,分崩离析。
那种一旦被“赌”离了心窍的人,真的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特别是那种,陷入被人长期设下的毁人根基却又无痕无迹的“赌局”中的赌徒,更是像着了魔性,每天心里眼里,除了赌桌还是赌桌。
从此以后,为人处事,心性便像入了魔道般,很难再入正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