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信息请关注公众号 学箫镜铨
上一集《风门》强调了风门形成的合理方式。
合理形成的风门对嘴唇灵活性的限制会尽可能地少,而错误的方式,如向后拉嘴角、用箫头紧抵下唇等,因为限制了唇部(主要是下唇)的活动,则会让嘴唇的灵活性大打折扣。
嘴唇灵活性的内涵
双唇:上下牙轻轻咬合,保证下颌不动,试着改变双唇的位置。这时能清晰地体会到,在没有下颌帮助时,双唇都只能做幅度有限的运动。即使是这有限的运动,也能一定程度改变风门的形态,同时对吹口的相对位置和遮盖面积产生影响;
下颌:在下颌的带动下,下唇运动的自由度和幅度得到了大幅提升,在上唇的配合下,能有效改变风门的形态、相对位置,及吹口的遮盖面积;
头部:头部运动的方向和幅度都极其自由,能有效改变风门与吹口的相对位置。
嘴唇灵活性的作用
那么,嘴唇的灵活性对演奏有什么用?
答案是:嘴唇的自主运动(包括下颌带动下的下唇运动),加上头部的辅助,可以为风门的形态和相对位置提供很大的灵活性,后面的正文将重点分析嘴唇灵活性带来的三大作用。
嘴唇灵活性相关技术点
结合气息控制,嘴唇灵活性在演奏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技术点包括:
转换类:音程转换、八度转换;
音色类:饱满的低音、圆润的高音;
力度类:把音吹准、强弱控制。
嘴唇灵活性所需训练的能力包括:
形态类:风门变大、变小、变宽、变窄的能力;
位置类:风门上举、下探、前伸、后撤的能力。
嘴唇灵活性训练的特点
风门变化对乐器的影响非常灵敏,一般来说,很小幅度的形态(大小、形状、遮盖程度)和相对位置变化,都会对声音产生明显的影响。故而嘴唇灵活性训练的难度是相当大的。不论是音程、八度转换、音准控制,还是强弱转换,一开始最容易产生的状况,是演奏者刚刚开始调整风门,箫声就发生急剧的变化,甚至直接哑掉。这是对嘴唇的控制还很生疏,调整的幅度不合适、调整方式及气息配合还不到位引起的。
故而,在进行嘴唇灵活性训练的时候,一定要从小幅的调整练起,循序渐进。如同其他任何人体肌肉组织一样,嘴唇控制的相关肌肉需要相当数量的重复练习,以及时间(肌肉的生长和增强需要时间),才能发展出某种适合演奏需要的力量来。嘴唇灵活性练习的起效周期因人而异,可能是几个星期,可能是几个月,但一般都不止于一两天,更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下面我们重点讨论嘴唇训练在演奏中的三大主要作用,及相应的训练方法。
作用1、嘴唇训练与音程和八度转换
初学者,甚至一些有经验的演奏者,在进行大音程跳进和八度转换时,往往力不从心,表现为音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或者后一个音的质量不高等。其本质是,大音程的两个音,以及八度音的高低两个音,其要求的气息供应方式和(或)最佳风门形态都有微妙的变化,在前一个音结束之际,如果演奏者未能及时地将气息供应方式和(或)风门形态调整到位,就必定会产生这种转换不流畅的现象。
首先要明确一点,让音程及八度流畅转换的可行方式并非唯一。绝大部分教法支持以改变气速加上改变气流方向的方式进行转换,也有的教法认为改变气速即可,而不需要改变气流方向。在具体操作改变气速及气流方向的方法上,也存在不同的教法。更细致的讨论,还牵涉到气簧长短的调节(气簧长短的变化,可以等价地看做是气流进入乐器的速度发生了变化,本文把气簧长短的变化归入气速变化中一起讨论)。面对这种复杂性,建议演奏者尽量多地掌握各种调整手段,然后结合曲目的不同要求及自身的条件和偏好来使用。
具体来说,改变气速的方法包括:
增加或减小吹气的力度,通过改变呼气的力度(腹壁内拉的速度)实现;
扩大或缩小风门,通过改变下颌的位置及上下唇的微观位置实现;
通过下颌的前伸和后撤,配合以上唇的微观位置变化,改变气簧长短,从而改变气流进入乐器的气速。
改变气流方向的方法包括:
通过下颌的前伸和后撤,配合以上唇的微观位置变化,抬高或降低气流方向;
通过头部的上下运动(甚至斜向运动,以获取更大幅度的调整),抬高或降低气流方向;
在具体进行音程和八度转换的过程中,考虑到下颌及嘴唇变化动作的速度优势,应优先采用与嘴唇相关的手段来改变气速和气流方向。
注意:下行的音程及八度转换比上行要显得更难。这是因为控制风门的肌肉天生更习惯于“合拢、紧闭”类而非“张开”类的动作。故下行的转换往往更容易卡壳,解决的办法,除了增加针对性的训练,还可以在快要转换到更低的音之前,就在头脑中去想像吹那个音的感觉——在乐器演奏中,让感觉先到位,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训练方法:
在乐器上多次分别吹出两个不同音程或八度的长音,仔细体会在吹不同音时的风门和气息变化,慢慢缩短吹两个音之间的停顿时间,直到可以流畅衔接为止;
以慢速的音程和八度转换为基础,逐步加快速度,逐步达到快速而流畅的转换;
注意上行和下行的转换都要练到。
作用2、嘴唇训练与音准关系准确性
音准调节在乐器演奏中可以说是居于首位的重要技术。原因很简单,所有的音乐,如果听起来不准,就是完全不能被接受的。音准问题的展开讨论将牵涉到律制和乐器构造的细节,这里只讨论嘴唇控制技术对音准调节的作用和训练方法。
改变音准高低的方法其实与音程八度转换的方法是类似的,也是改变气流速度和(或)气流方向,实现这些改变的手段当然也是一样:
改变气速的方法:
增加或减小吹气的力度,通过改变呼气的力度(腹壁内拉的速度)实现;
扩大或缩小风门,通过改变下颌的位置及上下唇的微观位置实现;
通过下颌的前伸和后撤,配合以上唇的微观位置变化,改变气簧长短,从而改变气流进入乐器的气速。
改变气流方向的方法:
通过下颌的前伸和后撤,配合以上唇的微观位置变化,抬高或降低气流方向;
通过头部的上下运动(甚至斜向运动,以获取更大幅度的调整),抬高或降低气流方向。头部运动在箫的传统中很少使用,而在尺八演奏中则是主要的调节手段。
一般来说,增加气速、抬高气流方向使音变高,反之则音变低。
训练方法:
听音训练。要想把音奏准,首先要有能够辨识正确音高的听音能力,即耳音。这是独立于气息控制和嘴唇灵活性等演奏技术之外的条件,且是一个先决条件。市面上存在着不少针对性的听音训练app,可以考虑选用;跟着标准钢琴(可用app代替)唱长音,是建立音准概念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另外,在平时练习长音的时候,应保持一双“听音”的耳朵,养成对长音音准时刻保持评价的积极心态,这对提升听音能力是很有意义的;还可以多听不同乐器的独奏声音,以及不同箫演奏者的不同音色,以训练耳朵对不同音色的辨识能力;
使用调音器app训练:吹不同的音,用耳朵校准不同音之间的音准关系(注意,不是用眼睛看调音器!看着调音器练习是不符合演奏实际的训练方法,并不可取),然后在调音器上验证(注意,在不同温度时,箫的音高未必能与其标注的绝对音高相符,应检验相对音高),对吹得不准的地方进行调整,继续这个“调整-验证-调整”的循环;
用不同的音量演奏长音,做减弱和渐强,同时保持音准不变,整个过程中保持密切的听音很关键(同样的,不要看着调音器来练习,而是练好了之后再去调音器上验证!);
保持指法不变,纯粹使用唇部的动作(必要的时候加上头部帮忙),让每个指法的音吹出本音、高半音、低半音三个音来,这是一项富有挑战性而对提升嘴唇灵活性非常有效的训练!
到了一定阶段的演奏者,还应对纯律和平均律的音程进行针对性的听音及音准调节训练,以适应不同曲目和演奏环境的需要。
作用3、嘴唇训练与强弱力度的控制
强奏与弱奏与调节音准的所需的条件和手段类似。这其实正是强弱力度控制中的难点所在:一旦使用强弱控制的手段,如通过改变风门大小增加或减小进气量,这对气速产生了影响,相应的,音准一定也会受到影响,此时就必须使用其他手段,如通过降低或抬高气流角度来抵消前一个条件对音准的影响。
训练方法:
首先掌握用不同力度分别演奏长音,保持音准不变;
练习渐强和减弱的长音,从极强到极弱,以及从极弱到极强,保持音准和音质不变。
练习更快速的渐强和渐弱,动作与第二条相同,但更快。最终达到可以在强弱间快速转换,同时又能保持音准和音质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