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恍恍惚惚之间,光阴不再。
光阴逝去,并不可悲。可悲的是,光阴废去。
光阴自然会逝去,但何谓“光阴废去”?
不知何时何日起,我们戴上了虚伪的面纱,为生存而辛勤却痛苦地奔波,变得不知所云,变得平庸。
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处处赔笑,一如行尸走肉,成了我们自己都讨厌的人。
突然喜欢起了小孩子们,或许,用我们现在的评判思维来说,他们很“富有”。一声伴随着嬉笑的“早上好!”,一张懵懂的盼望着与你玩耍的脸庞,一只递来零食的小手……
也突然羡慕,甚至敬仰起了青年,或许,用我们现在的评判思维来说,他们很“富足”。动不动就敢于说“那算什么!”;看到弱势者毅然予以帮助;仰望着天空,心中充斥着“我定要……”的激情……
这些似乎很熟悉,但又陌生,乍一看觉得可笑,但是笑过的某一时刻,却突然又心生向往,于是乎又觉得自己可笑,乃至可泣了。
因为,这些是我们曾经所拥有的。
曾经所拥有的,现在却似乎都变成了奢侈品。童年中常有的纯真的笑,青年时常有的满腔热血。或是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或是那那些鸿鹄大志,或是那道德正气的坚守之心,或是那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之情,抑或是那对高洁的爱情的不渝追求的决意。这些,都不在了。
我们乍一看时笑的,是他们的幼稚。我们后来笑的,是自己的“贫穷”,哭的,是“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为什么我们变得这样可悲?为什么我们变得这样虚无?为什么我们的价值会“轻于鸿毛”?
在此,我不得不提一下之前所说的“我们现在的评判思维”。
这种思维中,我们把“诚实”定义为“无知”,把“虚伪”定义为“常识”,把“世故”定义为“智慧”,把“正直”定义为“吃亏”,把“”“生存”定义为“弱肉强食”,把“尊严”定义为“有钱有势”。然后美其名曰“成熟”。
如果这就是“成熟”,“幼稚”似乎要比“成熟”高尚的多。
毫无疑问,这是崇尚金钱权势的拜金主义,这是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然而,对此,我们无能为力。因为,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随波逐流的一个。在能抑制经济大发展带来的弊端的法律制度建立起来之前,我们只能忍气吞声于物质主义之下,只能接受这种大流思想。
但这样想,未免过于悲观、被动。
不要忘记,客观条件虽一时难以变动,主观条件却是由我们掌控的。
我有一位同学,他热衷于电竞,家长认为这很错误,同学也觉得这很空虚,批评他说这是网络病。我还有一位同学,他成绩优异,得过许多奖项,体育也很出色,善于交际,会演讲,会主持,会书法,会写诗,会做视频,会唱歌,会打篮球,会踢足球,会打乒乓球,会打羽毛球。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不要说他“能的要上天”,因为他已经在天上了。
可是现在,在别人不解与讽刺中,前一位成为了职业电竞手,即能靠此生存,又能“活得潇潇洒洒”。后一位,现在是某私营企业职员,虽然生存不是问题,但是他活的很累。
虽然生存层面相差不大,但是精神层面两人明显不同。
前一位,不只是在生存,他还在享受,因为他在为梦想而活,为自己而活。我一直认为他活的很有动力,因为我发现,他真的热爱电竞,他不把这当做“娱乐”,而把这当做“梦想”,他不把这当玩玩,而是当做事业。他甚至于去写策略,甚至于去请教资深玩家,他很快乐,很充实。
后一位,他总是为别人而活,为与别人攀比而学习自己本不需要的技能,却不去学精任何一件,因为他对这些都不感兴趣,或者说,因为为别人而活,失去了自己的兴趣,为别人的满足而去奔波日夜,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他很累,很空虚。
从现在开始,不要为别人而活,为自己而活。
为自己而活,不要与别人苦苦攀比,觉得自己那也不行,这也不行,因而苦恼,或是迷失奋斗的方向。
为自己而活,不要过分注重别人的眼光,去让自己向别人给你制定的框架靠拢,因而劳累。
为自己而活,向自己喜爱的职业靠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亦是最强大的动力,去做好一件自己最喜爱的事情,达到极致,那就是优秀,那就是自己的价值,那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当为理想而活着时,自然会有满腔热血,自然会有存在感,自然会有完善自己人格的基础。
不要觉得太晚,为自己而活,逐梦永远不会晚。不要觉得自己深陷泥潭,已经不切实际,敢于去为自己而活,激起做回自己的勇气。
但是,为自己而活,不等于反对别人,因为别人也有为他们自己而活的权利,为自己而活是要建立在不伤害别人的基础之上的。
我们可能没有保尔•柯察金那样“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远大志向,没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世情怀,没有马克思“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的高远理想,但是,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哪怕微小的理想而活,做到极致,让它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自己能在离开的时候,安然的说:“我来过,我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没有让光阴废去,我不后悔。”
为自己而活,活出自信!为自己而活,活出个性!为自己而活,活出精彩!为自己而活,活出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