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青年教育家彭兴顺在《做卓越的老师》一书中强调:“教师要成为名师,至少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师德突出,二是教学成绩突出,三是教育科研成果突出。”我个人认为,我们作为教师,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名师,不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有能力进行教育科研研究,成果斐然;再则能否出名本身不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事情。但是,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师德突出,这一点我是高度赞同的。
评价一名教师,很多人着眼的是课堂的纪律和学生考试的成绩。这无可厚非,我们的教育历来重视实用,严重功利。这既有传统的原因,也跟当下人们急躁功利的价值观密切相关,当然跟严峻的现实生存环境也有关系。但是,存在的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一代教育大家蔡元培说:“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可见,在构建甚至扭转社会风气中,教育的重要性。这里的重要性,不只是狭义的教育,应该是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真正起到良好效果,应该是多方面合力的结果。本文着重讨论的是教育中教师的师德魅力。
从站在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好老师。教师既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职业的使命。我个人认为,一名有美好灵魂的老师不只是照本宣科地、按部就班地上好课,做好职分工作而已,应该热爱本职工作,精益求精,有独见,敢创新,把教育事业当做快乐的源泉,生活的信仰,而不只是养家糊口的相对稳定、相对轻松的一份职业;应该热爱生活,做一个热气腾腾的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充满正能量的可亲可敬的人;应该充满热爱,热爱阅读,热爱艺术,热爱新事物,善于和乐于学习新事物,永远有着婴儿般的好奇与渴望。
首先,教师应该热爱本职工作,精益求精,有独见,敢创新,把教育事业当做快乐的源泉,生活的信仰。
一个人,只有充满热爱,才会想尽办法,竭尽所能,甚至出乎意料地创造奇迹。教育工作更是爱的工作。很难想象,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本职工作,他怎么有可能花心思去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和课堂实效?如果不热爱本职工作,有可能连花心思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精彩的导语都不可能,他怎么可能花时间阅读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延伸或者扩展内容,更何况是课本外的其他优秀著作?他怎么可能花时间花心思了解不同家庭不同性格不同程度的学生,因人而异地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沟通和解决问题?他怎么可能花时间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更何况是不断地提升自我职业能力和道德素养?课堂上虽然只有短短的45分钟,但是,真正能够产生良好教育和教学效果的却不局限于这45分钟。一个不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甚至有可能各种迟到:上课迟到,作业批改不及时,试卷评改严重滞后,知识陈旧,教学工作墨守成规,无法给学生提供积极的东西,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极为不负责任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长期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工作本身就是心灵塑造,价值观与人生观塑造的人性工作。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与忠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与完善本身就有巨大的影响。即使是现在,教师群体的生存压力还是非常大的。房子,教育,医疗依然是教师群体没有办法横跨的三座大山。即使如此,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把教师当做一份职业。教师与其他职业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情感需求的学生,教师工作的影响和意义是不可估量的,短则一节课,长则一辈子,一代代人。教师的言行,有可能使一名学生重生,也有可能使一名学生从此自卑、沉沦。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确实,教师只有爱自己的工作,才会爱自己,爱文化,爱学生,爱课堂。一个不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绝对不可能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必须认识到,真正的好老师,拥有美好师德光辉的老师,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社会财富。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教育不像工农业生产,工农业生产上一个错误的决策会很快导致直接的严重后果。教育的失误,会隐蔽在一个漫长的时期里,危害往往难以估量。很难想象,一个个,一群群,一批批没有教育信仰的老师,会给孩子的未来,社会的未来造成怎样的危害!教师因美好师德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追寻,构建。
其次,教师应该热爱生活,做一个热气腾腾的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拥有正能量的可亲可敬的人。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把课堂纪律管理好,把知识点讲清楚,作业和测试卷按时认真评改,及时制止课堂突发事件,就是一个尽心尽职的好老师。确实,这是忠于职分工作的值得肯定的表现。但是,这只是一般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工作因为它充满人性培养与性格重塑的特点,它必然要求教师是充满人性光辉的人物,用学科术语,就是拥有美好师德。我个人认为,教师应该充满激情,教师必须是一个有趣有生机之人,教师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散发教育和引导的无穷力量。
一个热爱生活的教师,能够把重复的平凡的日子描述成诗意无限,以热爱点燃孩子们成长的心灵,开启生命的智慧大门;即使遭遇不幸,也能自我调侃,幽自己一默,给予学生清风与明月,使其拥有化解和对抗人生风雨的能力。教师热爱生活,才能投入生活,追随时代,拥抱新事物,小到无伤大雅的幽默诙谐的网络语言,大到影响生活的科技新发明新产品,留意生活,事事关注,乐于尝试,勇于突破,与时俱进,活力不减,这种热爱和拥抱生活的态度本身就是最佳的教材,引导学生保持开放,保持敏感,保持信心。国家特级语文教师肖培东在教育工作时间以外,喜欢亲吻大自然,喜欢阅读书籍的智慧,喜欢裸浴在音乐中,也喜欢放空自己去远行,总之一句话,他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这就是热爱生活的人儿。他说:“我一直希望,站在语文讲台前的我健健康康。我的声音洪亮,我精神焕发,我阳光生动,我耳聪目明。”这就是热气腾腾的有生命张力的教师,能够在孩子们的心灵种下种子,是有师德有尊严的教师。
很难想象,一个消极悲观,自怨自艾,负能量多的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战胜困难与挑战命运的力量。
一个教师最怕“倚老卖老”,最怕自认为资格老,条件硬,业务能力足,认为很多新事物是年轻人或是小屁孩的玩意,跟自己毫不相关,其实这是故步自封的保守体现,也是师生距离甚至是个人与社会严重脱节的重要因素。现在信息发达,孩子们又比较好奇,学习和模仿接受能力强,很难想象,一个连一点网络语言都不懂,或是微信,全民k歌和美图秀秀等等年轻人热衷的东西都不懂的老师,在班级群里,与学生会有共同话题,会没有代沟。我们都知道,语言的有效沟通,在于身份的平等,知识情趣的对等。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与时俱进,保持对新事物的兴趣,是超越年龄界限的永葆青春的秘诀。一个生机勃勃的老师,必定是一个有魅力的老师。苏东坡的魅力,固然在于其艺术成就,但归根到底是流动于艺术作品里面的对生活,对人生的豁达乐观。这种热爱,千百年来,给予人们巨大的思想启迪和精神力量。可以说,一个自暴自弃,自甘堕落的生命,即使正值青春,也是徒有形骸,行尸走肉;一个热爱生活,尊重人生的人,即使风烛残年,依然气场强大,魅力四射。教师作为某种意义上的公众人物,而且观众是一群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孩子,他们有意无意模仿,一学期,一学年,甚至一个阶段,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教师更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正面形象。
一个热爱生活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能够源源不断给予学生正面力量的老师,他不仅是学生而且是社会的一笔财富。
最后,教师应该热爱阅读,阅读是每天的必修课。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二十倍,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最重要的来讲。”道理毋庸置疑。
自2007年开始,中考语文考试就增加了名著阅读的题目。刚开始只是停留在了解性质的填空题,后来逐步为深入了解的简答题和主观题,需要学生对名著本身有着比较完整的系统的阅读,否则,这一部分题目得分非常困难。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惑我们初三一线的备考老师。每次模拟考试后的交流探讨会,老师们总是会谦虚地向各校毕业班老师询问良方。但实际上,我们知道,阅读是不能断章取义的,中考名著一两个自然段的解读其实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条理地安排,落实,功夫不只是在初中三年。其实,孩子阅读习惯往往在小学阶段就基本形成了。当然,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这里既有兴趣的因素也有父母教育的作用,但是,毋庸置疑,教师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很直接,很明显的。教师如果热爱阅读,旁证博引,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那么学生是会受到触动,推动,从而加以学习的。假如教师本身能够回归名著,熟读名著,把名著的精妙之处讲述出来,对学生就是一个非常直接而有效的引导。问题是,我们很多教师本身也是不爱阅读,静不下心阅读,包括考纲规定的名著。评讲名著训练题时只是按照答案念一念,抄一抄,投影投影,丝毫没有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导致这一部分题目至今得分率非常低。(得分率低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初一初二没有系统安排和指导训练;孩子们压根底没有阅读习惯和兴趣,等等。)分数虽然只有十分,还是附加题,是补偿得分,原则上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但关键是没有起到弘扬和继承优秀文化的预期教育目标。这是需要我们教师深刻反省的。考纲内的作品,我们尚且没有完成阅读,难道我们的精力真的在考纲外?据调查,我们全民的阅读量是非常低的。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更别提犹太人的64本了,中国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这个现状让我们痛心,但比痛心更有意义的是我们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做好榜样,以身作则的示范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课文《孙权劝学》和《送东阳马生序》已经诠释得淋漓尽致。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讲解曹文轩的《孤独之旅》这一篇课文之前,我花了三四天的时间阅读完原书,这篇课文节选自《草房子》。在上课前,我给同学们讲述整本书所有人物的感人成长故事,几次差点要掉下眼泪,要求同学们在课文的带动下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以及其他作品,结果,整个班,超过一半的同学跟我借这本书或是询问我这本书该到哪里去购买,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师热爱阅读,示范阅读的重要性。也许很多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备课任务重,批改作业量大,还有生活,家庭以及个人身体、精力等因素,没有时间阅读,没有时间自我提升。但其实,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归根到底,是我们大多数教师缺少严格的自我要求,缺少不断完善的趋美情怀,缺乏阅读求知的内在乐趣和外在需求。
朱自清先生51岁因积劳成疾,不幸去世。他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深受师生爱戴。当时许德珩为他写了一副挽联:
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
生存五一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斯人。
此联高度概括和评价了朱自清的生平和性格,先生高山仰止,为人为师世代为范。我们现在有多少教师能够做到“一面教,一面学”?这一点尚且难以做到,先生“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的凛然正义,估计是更加困难了。守得住寂寞,抱得了书本,甘之若饴的教师,本身就是有人格光辉的,对迷茫的当代学生,对浮躁的社会风气,对急功近利的父母,注入的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我们很多时候,缺少的就是一股一股清流。教师是最不应该浮躁最不应该随波逐流的人群,他影响的,远远不只是一个人。一个称职的教师要对孩子的成绩负责,更重要的是,走出课堂,他的孩子们开始记住了屈原,记住了杜甫,记住了朱自清,记住了阅读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种下这一颗种子,教师是最应该以身作则的人。
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