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每天都是在走向死亡,即便你认为这一天还遥不可及,仿佛生命酒杯之中还有无数的幸福感受等着你,然而,谁也不知道酒杯何时倾覆。
酒杯中的液体会带给人独特的虚幻感觉,一切在酒后仿佛都会闪闪发光,意义价值会得以呈现,即使可能完全是魔幻想法。
柏拉图记录了苏格拉底的死亡,作为一个尊重自己老师的学生,笔下描述总带着一种崇敬情感。而我们也得以一窥苏格拉底的风姿,听到他那些意味深长的话语。
苏格拉底死亡前说:
他总觉得我是另一个行将就木的苏格拉底。别忘了,你们所埋葬的只是我的躯体,今后你们仍当一如往昔,按照你们所知最善的方式去生活。
环绕他身旁的朋友们都怀着复杂的心情,既昂扬又绝望。在悲伤哀恸与兴奋莫名的气氛中,领悟到一种神妙的境界。
在苏格拉底看来,死亡并无任何悲恸意味。“西米亚斯、克贝,你们和别人一样,都将先后离开世界。我呢,就像一位悲剧诗人所云,已经听到命运之声的召唤了。”
死亡的时刻已经成为无关紧要的事了。
他不许朋友们哀伤恸哭。“人必须在庄严肃穆中离开尘世。请保持安静,耐心等候。”死亡本身不重要了。这不是在掩盖死亡的真相,而是肯定生命的真谛:真正的生命不是走向死亡的生命,而是走向“善”的生命。
在临终前的这段时间,他的精神似已超凡出世了,但仍慈爱地关怀着周围的细节,比如他亲切周到地对待狱卒等。
他想起了一些恰当安排:“或许在饮用毒酒之前,最好先沐浴更衣,这样可以省去妇人很多力气,不然她们还得为我清洗尸体。”
一切痛苦都在这种轻松的语调以及对具体细节的关切中逐渐消逝。这些都是心灵宁静的征象。
相较而言,原子论者德谟克利特更着重事物的表面。他相信要获得心灵宁静,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节制有度,且应忠于分内之事。
《斐多篇》以及《申辩篇》《克里托篇》,都属于人类史上少数无法替代的珍贵文献。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爱智之士在拜读之后,也学会了如何坦然接受自己残酷和不义的命运,在平静安详之中坦然离世。
然而,这种平静安详背后隐含着无限深意。当阅读这些对话时,内心无法不被深切的情感所震撼,思想亦会随之产生变化。体验到一种要求的命令,而非一种虚妄的幻觉;那是至高的期许,而非伦理的教条。
让你开心怀,接纳独一无二的绝对者。切勿他顾,除非你已抵达此境,因为只有在它之中,人才可以平静地生和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