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羽心理咨询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间(常常是母亲)最初的社会性联结,由于婴儿的依恋对象通常是母亲,所以婴儿的依恋又称之为母婴依恋。
婴儿依恋的主要表现为:
1、婴儿把积极的情感和行为都指向母亲,比如对妈妈微笑和牙牙学语。
2、婴儿最喜欢跟母亲在一起,与母亲的接近会使婴儿感到舒适、愉快。
3、在遇到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而产生恐惧时,母亲的出现能使婴儿感到最大的安全。
4、当婴儿感到饥饿、寒冷、疲倦的时候,首先寻找母亲。
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0-3个月,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
(1)婴儿对所有人的反应是不加区别、无差别的反应。
(2)婴儿还没有对任何人产生明显的偏爱,喜欢所有的人。
(3)所有人对婴儿的影响也是一样的,与婴儿各种形式的接触都能够引起婴儿的愉快、满足。
第二阶段:3-6个月,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1)这个年龄阶段的婴儿还不怯生,但已经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
(2)对母亲很偏爱,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依偎和接近,在熟悉的人面前就更少一点,对陌生人的反应就更少。
第三阶段:6个月到3岁: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1)从6、7个月开始,婴儿对母亲的存在更加关切,特别喜欢跟母亲在一起。
(2)当母亲离开时会哭喊,不让离开,别人不能替代母亲使婴儿快乐。
(3)母亲是婴儿的安全基地,只要母亲在身边,婴儿就能够安心地玩,探索周围的环境。
(4)婴儿出现了明显的对母亲的依恋,形成了专门对母亲的情感联结。
(5)对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很大,不再微笑,而是紧张,恐惧和哭泣,产生了怯生。
婴儿依恋的类型:
不能绝对的对每个孩子都定性,认为这个孩子属于这个类型,那个孩子属于那一种类型,事实上,每个孩子可能三种类型皆有,在不同的时期或者生养环境的改变依恋的类型也是有可能改变的。
只是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婴儿会更多的表现为某一种类型,这一类型又相对平稳,属于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中的一种。
安全型依恋
这类的婴儿跟母亲在一起时,能很安逸地玩玩具,只是偶尔需要靠近母亲,更多地是用眼睛看母亲,对母亲微笑或母亲进行有距离的交谈。母亲的在场使孩子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在陌生的情境下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
当母亲离开时,婴儿的操作、探索行为受到了影响,会表现出明显的苦恼,不安。
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立即寻找与母亲的接触,也很容易被安慰,继续去玩。
这类婴儿占到65%-70%。
回避型依恋
这类的婴儿对母亲是否在场均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示反抗,也很少有紧张或者不安的表现。
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睬,表示忽略而不是高兴。有时候也会欢迎母亲的回来,但时间非常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了。这类婴儿实际上并未与母亲形成特别亲密的感情联结。
这类婴儿占到20%左右。
反抗型依恋(矛盾型依恋)
这类的婴儿每当母亲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的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分离都会引起孩子大喊大叫。
母亲回来时,婴儿对母亲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
这类婴儿占到10%-15%。
依恋是婴儿在与母亲的相互交往和情感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社会性交往过程中,母亲对婴儿所发出的信号的敏感性对婴儿是否关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母亲非常关心婴儿所处的状态,注意婴儿发出的信号,并能正确地理解,做出及时、恰当的反应,婴儿就能产生和发展对母亲的信任感和亲近感,形成安全型依恋,反之,则不能。
资料整理来源《发展心理学》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