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就是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看到你这么痛苦,我自己也感受到了同样的痛苦。
同理心不是“同情心”,不是“可怜”,不是“悲”。
“同情心”,意思是我承认你有痛苦,我为此感到遗憾,但是我没有什么感同身受,我不一定理解你的痛苦。
“可怜”,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情绪,专门针对那些“温暖度”高、“能力”低的人。一只小狗出车祸受伤了,我们很可怜它,但是不至于为此痛哭。
“悲”,或者叫“慈悲”,这是一个更高级的情感,慈悲,意味着你要和痛苦保持距离,有一种超然感,然后设法帮助别人。
“同情心”,“可怜”,“悲”共同特点是让自己和对方保持一段距离:你的痛苦不是我的痛苦。真正的同理心则大大缩短、甚至是取消了这个距离:你的痛苦就如同发生在我身上一样。
欣赏悲剧不会把你变成好人。为他人的苦难共鸣并不代表善行。同理心是善行的起点,慈悲心才能带来真正的善行。
以上是万维钢精英日课的内容,下面是我的感想。
同理心是对别人的痛苦完全理解到了感同身受的地步,但是我们不能跟随它一直痛苦下去,我们应该保持旁观者的姿态,审时度势,去帮助别人解脱痛苦,而不是在感同身受的痛苦里面自顾不暇,而忘记了去解决根本问题。
正如我有一次给小侄子灌药一样,他病的很严重,我给他灌药的时候,他哭的也很厉害,让我被迫两次终止了给他灌药,如果医生都像我一样,那病人就完蛋了。
产生同理心,然后行善,有两个机制。第一,我感同身受了你的痛苦,我为了减轻我的痛苦,然后去解决你的痛苦;第二,我感受到了你的痛苦,我发自慈悲,然后帮你解决痛苦。
我们应该选择的是后者,因为如果出发点是前者的话,那我为了解决我的痛苦,我就每次都不要去激发同理心,就假装看不到你的痛苦。
所以,同理心是行善的起点,如果我们做不到慈悲,至少不要因为害怕同理心让自己痛苦,而抑制同理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