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能让缅甸135个民族融为一体的“粘合剂”是什么?
1947年,通过昂山将军多方游说,承诺予以保留部分“特权”和“分离权”,缅甸各民族地区首领们遂同意率土加入即将成立的缅甸联邦。宣告“独立”并获得世界承认之后,缅甸成为了一个主权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而当时昂山将军所使用的、拼凑起缅甸联邦的“粘合剂”就是“平等”、“共治”、“共享”和“民族自决”。
当时,土著民族带着主人翁意识成为联邦国家一分子。各种不同政见、不同思想、不同组织、不同民族的人们,被一条名为“驱逐英殖民者,建立缅甸联邦”的纽带给联系到一起,成为了一个整体、一个利益共同体。基于对缅甸联邦政治理想的认同,以及意识到“统一”有利于彼此生存与发展,当年土著民族的主政者们才愿意相信“缅甸联邦”就是缅甸这块版图上所有人民的利益共同体,可惜后来的执政者没能很好地构建起各民族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
经久不息的内战以及民族武装林立,证明当初的“粘合剂”自粘合之日起就已逐渐丧失粘合力。因此,当前内乱不断的缅甸急需找到新的更好的“粘合剂”,使缅甸彻底摆脱武装冲突与联邦分裂的危机。但,到底什么样的“粘合剂”才能将缅甸135个民族和乐融融地粘在一起呢?是自由、还是平等?是政治、还是经济?抑或是强权等其他什么东西?然而,无论是什么,都必须让缅甸国内各武装组织及政党意识到彼此的核心利益共同体为何物,并在某人或某党的撮合下,再次聚集到某个协约中,携手为共同的利益而学习包容、妥协和携手团结。
1989年的新军人政府曾以“促进边疆经济发展”和“暂缓解决民族武装问题”作为粘合剂,卓有成效地实现全国停火及“民族和解”,为缅甸赢得了长达20年的太平时光。钦纽将军任“和发委”秘书长以及之后在其担任国家总理期间,是军方怀柔政策最有力的主导者和践行者,但这一政策在钦纽总理垮台后,随即被缅军集团抛弃。从此,由缅军方鹰派主导民武组织归宿问题,并开始精心策划以武力征服方式,终结缅甸民族武装林立的历史局面。此时,缅军方所采取的已不再是“粘合”思路,而是“瓦解”和“收编”的强硬手段,由于缅军头们错误地认为:“通过二十年的强军,已经完全有能力凭借手中兵力实现国家大一统。”
历史证明,战争并非解决政治问题的最佳方式,也绝非有效的对话方式。但是,战争从来都是某一方将自己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最有效的手段,所以,强势的缅军方总是倾向于使用武力推行其意志。于是,经过精心策划和部署,缅甸就有了2009年震惊国内外的“果敢8.8事件”。于是,就有了已持续十年至今依然此起彼伏的民族武装冲突。
走过战火纷飞的十年,回首缅军方强行整编民地武的历史,已然充分证明——武力解决民族武装组织是一个非常失败的计策。不幸的是,缅军方的动作和部署仍旧没有显露出调整武统路线的意向。可见,军方在实现统一过程中,所使用的并非昂山将军的“粘合”思维,而是“压合”手段。昂山素季虽然有意继承其父遗志,用彬龙精神重新把所有民族粘合在一起,为建设新联邦国家而努力,但是,在缅军方的误导及影响下,以及昂山素季对彬龙协议某些条款的否定,她的“21世纪彬龙会议”已失去了粘合力和感召力。因此,被分裂阴影笼罩的缅甸,如今依然没有找到适合它的“粘合剂”。彬龙精神和联邦精神虽然是一剂良方,但当代人似乎没有能力把它用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