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哭则不歌以及毁不灭性

哭则不歌以及毁不灭性

作者: 向问天 | 来源:发表于2023-08-02 17:47 被阅读0次

我的朋友,知道你现在存在的苦痛,失去的感受让人五味乏陈,内心中翻涌起来的波浪会让情绪动荡不安。相比而言,你的纯净让我羡慕。


有人从来没有痛哭过,所以在思考他人的生活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疑惑,因为感受感同身受都需要真正的经历,而情谊的深度需要体验的人才能表达。可是,我希望你快乐,即便在无边的哀愁中也要暂时停歇,找寻自己生命的重点,持续的完善自我,做出自己想做的事情。

情之所至,如同乌云闪电,这是我们难以克制,难以消融的现象,可是我们在成熟的道路上,会逐渐看清自我,认清一个真我需要的不是他人的态度,而是自我的认知。


陆澄跟随王阳明在南京鸿胪寺居住,突然收到家书,说儿子病危,陆澄十分担心、郁闷,难以纾解。

王阳明说:“此时正是修养的好时机,如若放过这个机会,平时讲学讨论又有什么用呢?人就是要在这样的时刻多加磨炼。

父亲爱儿子,是十分真切的感情,不过天理告诉我们应当适度,超过合适的度就是人欲。许多人在这种时候往往认为按照天理应当有所忧虑,于是就一味地忧愁痛苦,却不知道如此已经是过度忧患,心绪已然不正了。

人有七种感情,感情流露得太多即是过度,流露得太少则是不够。才超过一点就已不是心的本然状态了,所以必须通过调节,使得心绪中正平和才可以。以子女哀悼父母的丧事为例,作为父母的孝子,难道不想一下哭死才能纤解悲痛之心?然而圣人却说哀伤不能害了性命,这不是圣人要强人所难,只是天理的本来状态规定了一定的限度,因此不能超过。人只要能够认识心的本来状态,自然一丝一毫都不会有所增减。”

心绪中和,不能伤害自我的本性,这是因为违背我们所爱人的心意,人生的情感,需要在理性的指引下表达,不能随意流淌发展。情绪的激荡会让一个人忘记自我,甚至忘记了这个世界,带来的不是好的结果,善的实现。

“不能说常人都能保持感情未发出来时的中正。因为本体与作用同源,有怎样的本体就有怎样的作用。有未发之中的本体,自然有发而皆中节之和的作用。现在的人没有做到发而皆中节之和,可见是因为还没有完全实现未发之中。”


王阳明的心学中这样说。在斯多葛哲学中也有这样的说法,悲伤尽量不要超过一天。塞涅卡写过无数的劝慰书,在他的认知中,死亡始终是陪伴自我左右的,为他人痛哭,实际也是为自己痛哭。而超越了人伦的悲伤,最终会丧失自我的德性。

《论语·述而》:“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如果孔子在这一天哭过了,就不会在唱歌。

第二天,则是重新开始的一天。

相关文章

  • 读书心得

    1.哭则不歌 读《传习录》,王阳明师生谈到孔子的“哭则不歌”。学生问,去人家丧礼上吊唁哭过了,为什么一整天都不再唱...

  •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这章的原因是孔子,在有丧者旁,会感同身受,是哭泣,抒发自己的情感,那么,在这一天里,就不会去唱歌。 这章其实有一个...

  • 《論語·述而第七》日哭不歌(10)

    7.10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在这一天哭过,就不再唱歌。 与上章联系起来,朱子注:“哭,谓吊哭。一日之内,余哀...

  • 寻找《论语》里住着的孔子之十

    《述而篇第七》 【原文】7.10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孔子在这一天哭泣,就不再唱歌...

  • 2022论语分享第341篇:珍视生命,乐观生活

    【论语原文】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7.10) 【释义】 孔子如果某天参加了葬礼,哭了,就不会再唱歌了。 从反面来...

  • 论语打卡第二十天

    《论语·述而》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7.11: 子谓颜渊曰:“用...

  • 孔子日常之二

    子居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

  • 论语有感

    《论语》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 孔子在这一天哭泣,就不再唱歌了。 [延伸] 共情能力很强的人,遇事,特别...

  • 善良

    论语里描写孔子,有很多细节。 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子与人歌而...

  • 2022-02-23

    2022年2月23日读《论语•雍也》 【原文】 7.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7.10: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哭则不歌以及毁不灭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ep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