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有趣的王阳明

有趣的王阳明

作者: 老绵羊七夕 | 来源:发表于2020-03-10 23:07 被阅读0次

    王阳明这个人很奇特,他从小智商就特别高,他曾经用“被窝里藏鸟”的事件来整蛊他的后妈。十二岁时,写出著名的诗篇《蔽月山房》,曾名噪一时。小小年纪,就已经开始研究佛学和道学。十八岁那年娶亲,本是到江西接新娘子回家,半途中,他抛弃了新婚妻子,弃船登岸,跑去拜谒当时有名的心理学家娄亮,向他问了一个宏伟壮观的问题:

    “如何才能成为圣人?”

    娄亮告诉他,格物穷理。

    这四个字来头不简单,简单理解就是通过研究一个物品,来悟见人世间万事万物具有的内在规律,也就是悟“道”。

    他听了后,便开始自己的“格物之旅”,就地取材,开始“格”自家院子里的竹子。

    为追求圣贤之道,阳明先生是极度认真的,为了在竹子身上格出世间大道理,他找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格竹子。

    所谓的格竹子,就是静坐在竹子前,废寝忘食、目不转睛盯着竹子看,一直看到能从竹子身上发现真理为止。

    结果茶饭不思的两人对着竹子“格”了三天,朋友体力不支,中途退出。但一根筋死心眼的王阳明没有善罢甘休,又独自一人格了四天四夜。

    到第七天夜晚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雨,这个叛逆、异类的少年王阳明,依然坚定不移地坐在竹子树下,被劈头盖脸的大雨浇了个透心凉,最后终于心力交瘁,一头裁到在地上,然后口吐鲜血、不省人事。

    这次“格竹子”事件差点要了王阳明的小命。

    死磕竹子失败以后,成为王阳明人生的一处拐点,他对“格物穷理”生出疑惑,认为格物并不能得道。

    后来,他又到寺庙去求教佛道。

    本是静心求佛,但发现自己在寺庙居住的日子久了以后,他开始思念祖母和父亲。阳明的母亲死得早,是祖母将他带大,他与祖母之间感情非常深厚。而父亲王华曾经状元出身,学问、人品都十分杰出,父亲的优秀品质、良好习惯,对王阳明耳濡目染,润物无声,使其深受影响。

    长时间的分离在王阳明心中堆积了厚厚的思念。他觉得奇怪,既然参佛,为什么总是对亲人割舍不下?那说明自己参悟的道行还不够深,还得潜心修炼才行。不过转念一想,这样也不对,若然人对自己的亲人都不抱有感情,连至亲都可以断舍离不思念的话,那也就意味着这个人断了人伦大体,这又是万万不行的。

    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心思矛盾重重,想解开心中疑惑,于是就去拜见寺庙里的一位禅师。

    听说这位禅师道行比较深,长期参佛,已经看破世间红尘,也悟透了生死轮回。他希望能够同禅师交流,从而获得更多人生启示。

    结果交流过后,却令阳明先生非常失望,因为他发现对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聊一些简单的佛经禅理而已,要知道这些东西对阳明先生而言,都只是小儿科。王阳明瞬间觉得谈话索然无味,两人陷入一段漫长的沉默。

    但王阳明机智,他打破了这段沉默,直截了当地寻问禅师有关于情感方面的问题:

    “禅师,请问你在俗世间还有家吗?”

    禅师如实回答,称家中还有一老母亲尚在。

    阳明接着问:“禅师,你想念你的母亲吗?”

    这个问题将禅师给震住了,随即而来,又是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良久以后,禅师缓缓叹了一口气,伤感答道:

    “怎么可能不想,那是我唯一的老母亲啊。”说完这话,禅师无奈地低下了头。因为在他看来,既然是一位看破红尘、看透生死的大师,是不应该有私欲,也不应该思念自己的母亲的,这违背了自己身为禅师的身份。

    他感到羞愧难当,不敢直视王阳明的眼睛。

    谁知此时,王阳明豁达地站了起来,对着禅师严厉地喝斥道:

    “想念自己的母亲,乃人的本性,正常人都会有这样的情感,你有什么好愧疚的?”

    王阳明这番话,勾起了禅师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他露出人性最率真的一面,背过脸去默默地流下了眼泪。过了一会儿,他从地上站起来,庄重地向王阳明行了个礼,离开佛堂出门而去。

    第二天一大早,禅师便收拾了行装,毅然卸下自己禅师的身份,叩别庙里住持和众僧人,还俗回乡看望自己老母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趣的王阳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fo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