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记载,庄子是一个很穷,但却很有志向的有为青年,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大哲,值得后人效法。没错,虽然庄子从小就过着艰困的日子,但他不愿意步入上层社会,却要当个「废物」。对,你没看错,庄子真的走在时代的尖端,但他就是走得太前面了,所以当时没什么人能理解。想不到庄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立志要颓废一辈子了,如果现在还有人想当「废物」的话,都应该以庄子为宗师。
千万不要以为「当个废物」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错了,无论在哪个时代,想要当「废物」都超级难,几乎到了要与全世界为敌的程度。庄子的伟大就在于,他历尽了千辛万苦,克服了数不尽的困难,终于完成了当「废物」这个理想。
楚威王听说庄子十分贤能,就派遣使者以重金礼聘他,希望庄子能在朝廷中担任相职。
庄子笑着跟楚国使者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却是尊贵的高位。但是你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国君喂养了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再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那个时候,它即使只想做一头野生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你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一坨烂泥中自己玩得很开心,也不愿被他人所奴役;我一辈子不做官,只求心志畅快而已。」
当「废物」为什么这么难?因为当「废物」就是彻底不走寻常路,完全不遵循世俗社会上既定的价值轨道,只做自己想做的事;简而言之,就是「做自己」。
一般人说自己很「废」时,大多是自嘲,表示自己没有竞争力,不符合社会的期待,带有一点无可奈何的意味。如果可以选择,相信没有人会自愿想当「废物」,而庄子跟一般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明明不是「废物」,而且有机会享受厚禄去治理天下,但他却坚持要当「废物」。庄子到底在想什么?
从社会的世俗价值里面突围
在今天看来,「认识自己」是每个人来到世界上,必须完成的最重要的事。每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与痛苦时,其实是宇宙在提醒我们:该是好好认识自己的时候了。
如果「认识自己」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功课,我们会发现现在的教育对此不是很重视。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竞争」为根本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学校自然也被异化成「竞争力」的生产工厂;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恐惧自己没有竞争力,如果比不过别人,就会被淘汰。老师及父母以此恐吓学生,学生也已习惯以此恐吓自己。
当整个社会都在强调「终身学习」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不是每个人都渴望认识自己,或学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是在恐惧自己若跟不上别人的脚步,最终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学生时期,我们花了大把的时间补习、上培训班,忙到没有时间探索自己;长大之后出了社会,竟然也要耗费珍贵的休息时间去补习,增加自己的竞争资本。当整个社会都陷入疯狂的「补习」风潮时,我们要意识到自己是多么根深蒂固地被困在「恐惧」的行为模式里无法自拔——我们一辈子都是那个被父母、老师恐吓着的小孩,从来不曾长大。
在古希腊的雅典神庙前的箴言是「认识你自己」,中国的孔子曾经说过「古之学者为己」。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下,我们的教育早已偏离教育的初心,沦为某种社会生产的机构,就好像养殖场一样,把学生养成一只只白白胖胖的猪,愈肥美愈好,这样才能卖出好价钱!养殖场还设立了某种竞争机制,愈肥美的猪,就可以得到愈多的荣誉与奖励,所以养殖场中的每只猪都拼命喂食自己,急着想让自己变成高价的商品,这样才能卖得更多的钱。
曾经有一位老师在讲台上开始分享人生经验,或阐发哲学道理时,班上总有某些「用功」的学生开始低头做自己的事了;他们觉得老师讲的这些东西不会考,没有用,所以不必听,宁可把听老师讲道理的时间拿来算数学或背英文单字。当我们在讨论话题或课外活动时,这些学生也总是不愿意参与,因为他们心中只想追求分数,只想把自己的人生拿来换算成投资报酬率。
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些学生的选择是对的,他们善用时间,努力让自己变成高价的商品;但他们不知道,只要他们哪怕有一秒钟的时间能脱离这种喂养自己的行为,在那一秒钟,他们就是个真正的「人」,而不只是一个商品。
现在的教育更多情况下只是教导你服从,并调整人们去适应这个竞争的社会,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应该是培养一个人成为律师、医生、公务员,让世人仰望自己,过上舒服愉悦的日子;而是真正去启蒙一个人的生命,从社会中的世俗价值里面突围,让他知道自己为何而活。现在的教育更多在巩固人们的恐惧,并以人的恐惧为动力,驱使人前行;一旦拿掉了恐惧,更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行动了,不知道活着到底是为了追求什么,会感到无尽的彷徨。
庄子是一个特别清醒的人,他就是把这个世界看得太透了,才会厌世但不避世。假如一个人没有办法想象出一种没有「焦虑」和「恐惧」的生活,那么他的心已经完全被「焦虑」和「恐惧」给攫住了,这使得人无法放开手脚去追寻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所渴望的应该做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