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几个与孩子互动时,非常自我的表现:
①小孩没有卫生概念,把衣服弄脏,家长吼小孩,认为他破坏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②小孩不想吃某样东西,家长认为有营养,强迫他吃。小孩想吃某样东西,家长认为已经吃的太多了,不允许他吃。
③小孩做了让家长满意的事情,表扬鼓励赞美。小孩做了让家长不满的事情,批评呵斥指责。
有些家长,对待孩子像对待一个没有人格的物品一样,随意发泄情绪,指责抱怨,丝毫没有正常社交时对人的尊重。好像因为自己为孩子提供了衣食住行,做任何超越边界伤害人的行为,都有了合理的理由。
“我就是这样的,有本事别出生在我家。”
在养育者的控制下,孩子很难有底气,养成听从自己内心的习惯。
随心而动的灵性,在父母的驯化下逐渐被扼杀,孩子不在做自己,只能去做养育者认可和强迫的事情,而是成为了翻版的父母,按照养育者喜好的模样生长。
因为获得了动物世界都会有的,成年动物照顾抚养幼小动物的待遇,而成为没有人格、不被尊重的附属品,
应该没人愿意做这样的交换。
02
观察到一个原生家庭的复制模式:
家长无意识的,将自己的喜好、习惯、认为好的东西,强加到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接受。
白纸一般对世界的认知尚未建立,正在处在学习状态的孩子,没有意识与能力反抗来自家长的强迫与意识植入。
在这种生存与教育环境下,孩子逐渐接纳和复制了原生家庭的意识形态、习惯、模式,成为和抚养者有着相似品性的人。
03
直到有些力量尚未完全被损坏的孩子,在成人后有了自己的独立人格意识,会发生原生家庭的冲突:
孩子自我意识觉醒,产生反思自我的观察能力,发现从原生家庭那复制过来的认知模式,并不好用。
而此时抚养者还以原有的方式对待已经成长的孩子,想要强迫孩子停留在与自己相同认知、自认为好的状态,冲突因此发生。
04
成长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
孩子在与养育者相处的过程中,观察到不完整的旧模式带来的限制。
不断的反思,迭代,升级,成长。
孩子可以从养育者身上学习,从原生家庭原有模式,蜕变成独立个体的过程,也是很有意义的。
每个养育者也都是从孩子成长过来的,看到与自己不再相同,并在不断进步、进化的孩子,应该欣喜和自我反思观照一下,是否也该向孩子学习。
而非始终固化着自己,错过了向自己的抚养者学习的时间,不要再错过向自己的孩子学习的时间。
今天是
日更第80天/365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