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也称为达克效应(D-K Effect),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的是个体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常常出现的认知偏差。
这种偏差表现为能力较差的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能力较强的人则可能低估自己的能力。
这种现象揭示了人们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并不总是准确的,尤其是在面对复杂任务时,这种偏差更加明显。
邓宁-克鲁格效应的四个主要特点包括:
1、能力差的人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他们往往无法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掌握此项技能的人的水平。
2、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和正视自身的不足:他们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其严重程度。
3、能力差的人在经过恰当训练后,会认识到并承认之前的无能程度:这表明他们之前的无能并非由于缺乏能力,而是由于缺乏正确的认知和训练。
4、能力较高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做出低估:他们可能认为如果有些事情对自己来说很容易,那么对其他人也一样简单,甚至更简单。
有人将工作中常出现邓宁-克鲁格效应现象的人群总结为两类:
(1)倚老卖老型:工作中有时会有门外汉(多为领导或者年龄较长者)对他人的工作指指点点。
(2)半瓶子型:研究表明:一知半解的新手常常会有过度自信的情况,一项关于医生诊断失误率的调查指出:在最开始,新手医生是谦虚的,对自己的诊断正确率有比较准确的认识。但是在诊断了一些病人之后,这些有一定诊断经验的新医生高估了自己的诊断准确率,他们认为诊断准确率为73%,可实际上正确率还没有达到60%。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一场考试结束,“学霸”们常声称自己失误,考得不好;“学渣”们则自信满满,称自己一定稳了。然而结果常常是,“学霸”们不低的分数让人再次感受到他们的“虚伪”,“学渣”们与其所预计相差甚远的成绩常被大家调侃。
这种情境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越无知越自信”,这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张口就是国际局势的出租车司机,饭桌上大谈国家政策的亲戚……
人们是因为虚伪或自大而无法准确自我评估吗?还是有别的原因导致人们就是难以准确评估自我能力?能力不同的个体在进行自我评价时的差异如何?
这些问题都与邓宁-克鲁格效应有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