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 就要美美的 | 来源:发表于2017-07-03 20:38 被阅读0次

      最近身边有几个朋友晋升妈妈,生活随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怀孕的时候盼着孩子快点生出来,可是生出来以后才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准备好,每天手忙脚乱,晨昏颠倒地跟这个小魔头纠缠,生活的重心除了孩子以外再也容不下其他。

      作为一个五岁男孩的妈妈,几乎每天都在跟这个小伙子斗智斗勇。尤其是孩子现在进入了叛逆期,每天有无数的花招让你怒不可遏,自己在社会上修炼了这么多年的经验常常在他面前碎如齑粉,完全无能为力。乖巧的时候像个天使,一旦发脾气,立刻化身头上长犄角的小恶魔。在怒火压不住的时候,自然免不了都用武力,打完了以后又陷入深深地自责,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妈妈。每天晚上在孩子熟睡了以后,看着孩子嫩嫩的小脸,总是不自觉的想起刚从护士手里接过他的时候,他软软的头发贴着我的胳膊,一只眼睛微微闭着,另一只眼睛半睁开,就这样看着我。当时就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跟孩子好好相处,用我全部的爱去爱这个小生命。只不过这样的决心一般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在儿子的调皮捣蛋中功亏一篑。

      为了能跟孩子好好相处,买过很多的育儿和儿童心理学书籍,甚至还专门去听了正面管教的课程,就是为了能够让儿子乖一点。可是学的越多,内心越焦虑。那些方法在面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根本不管用。

      一天中午跟同事一起吃饭的时候又聊起了孩子的话题。我们俩孩子一样大,基本属于是同病相怜,每天的午餐时间就变成了互相安慰的时间。那天中午在我诉说孩子的种种行为的时候,她不仅没有附和,反而对我说:“很多的时候,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害怕。我们害怕自己不能教育好孩子,害怕孩子不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长大。所以,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自己。”

      当时听了她说的这一番话,我刚塞进嘴里的肉差点掉了出来。为什么前后的反差会这么大?她可能看出了我的想法,从包里拿出一本书《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你想要的答案,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

      在半信半疑中,晚上回家以后,我打开了这本书。没想到的是,就此开启了一场成长之旅。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跟以往的育儿书籍不同。以前的育儿书籍往往是告诉我们怎样让孩子听话,怎样更有效的管孩子。但是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如果想要跟孩子搞好关系,就要学会跟孩子一起成长。

      其实现在所有的家长都已经意识到了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所以现在会流行一个词叫“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于孩子来说,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甚至成年以后身上的一些习惯和行为,都是因为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

      比如,有的孩子性格胆小,往往是因为有一个强势的家长;有的孩子行为乖戾,家长多是从小溺爱。现在很多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会花大价钱进行培养,其实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地自己》这本书,就通过十堂心灵成长课,让我们学会成为更好的家长。书里面的道理不仅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而且还有大量的案例可供参考。因为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人。这三位作者加起来,已经在家庭教育这行做了75年,不仅有丰富的经验,而且出版了大量的儿童教育方面的著作,在儿童教育方面拥有绝对的权威。

      第一章: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提出了一个很多人都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为什么要生孩子?大部分的人生孩子,是因为年龄到了该生了,或者是意外步入了生孩子的行列。但是这时我们往往还没有做好当父母的心里准备,所以在孩子出生以后,会出现各种手忙脚乱的状况。养儿育女的过程令我们身上的优缺点暴露无遗,我们时常表现地至善至美,时常摇身一变,化作凶神恶煞。其实我们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为了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成为好父母的前提是做一个好学生,或者先成为一个成熟的大人。

      每当跟孩子出现冲突的时候,我们都会单方面地认为大人做的事情就一定是对的。从来没有试着去了解孩子的看法,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的性情和成长过程,我们就不可能更好地管教、教导孩子,和他们更好的交流感情。

      第二章:父母心中的爱与怕

      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反义词:爱与怕、管教与慈爱、约束与自由等等,我们总是害怕给的不够多,又害怕给的太多。

      养育孩子就像一个漫长的旅途,旅途上的每一位父母都会体验到这样的两种情感:一举一动都是出于爱,更多的则是出于害怕。如果能处理好爱和害怕之间的关系,就能处理还管教与慈爱之间的关系,自然也就可以处理好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了。

      第三章:有怎样的童年,就会成为怎样的父母

      在这一章中,讲到的就是原生家庭对于两代人的影响。有很多的父母因为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会对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样的父母产生一种憧憬。在自己真正做了父母以后,又把这种想象强加在孩子身上。当孩子一旦跟这种想象不符的时候,矛盾自然产生了。

      作者列举出了五种比较常见的家长类型,如果对号入座,就会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作者不仅详细分析了每种类型的家长形成的原因,更给出了详细的改变方法。

      其实每一个人在做家长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的憧憬,但是满怀希望地行进自然比不上到达终点,可是想要到达终点,我们就必须满怀希望地前进。

      第四章:真正接纳孩子的情绪

      每一个做了家长的人,都以为自己足够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在孩子的身上就容易缺乏耐心。其实一个人要有极大的耐心,才能看清近处的事物。家长看到的只是孩子的行为表现,而非本性。可是我们又恰恰对孩子的行为作出了反应,所以孩子情绪过激时,家长也很情绪化,这种情绪本质上就是没有耐心的一种表现。作者给出了九种不同方法,针对进行家长情绪的管理。只要把我们自己的情绪管理好了,自然就可以更好地接纳孩子的情绪。

      第五章: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念”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价值观都是有家长来进行竖立和传达的。可是竖立价值观的过程,也往往是跟孩子产生冲突的过程。这种价值观就是没有价值的。

      那么,怎样才能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呢?

      作者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不同种类的价值观应该如何进行传达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给出了实际操作的方法。

    其中尤其讲到了一种价值观——责任感。责任感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责任感并不是通过训话、威胁或者恐吓能传递给孩子的。随责任感而来的还有自尊感,两者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的意识。想要让孩子养成责任感,就一定要给孩子机会,让孩子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即使是犯错误的行为。

    第六章: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人生

    现在的孩子大都沉迷于电子产品。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9个孩子,有11个在手机上玩游戏》。看了以后深有感触。我们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往往会很严厉的批评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我们却没有往回想一下,孩子最开始是因为什么原因开始玩游戏的呢?往往是因为家长不愿意陪孩子玩,所以给孩子一部手机,想要把自己解放出来。

    我们现在经常会把“要跟孩子做朋友”这句话挂在嘴边上,但是怎样才能跟孩子成为朋友呢?那就是要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人生,当你跟孩子同频的时候,自然就可以成为朋友了。

    第七章: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

    现在的人们,因为生活压力巨大,所以,很多的人会把忙挂在嘴边上。上班的时候忙,下班的时候也忙,所以陪伴孩子的时间就被挤压地少的可怜。我们总是觉得我们给孩子足够多就可以了,却忘记了在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奢侈品就是陪伴。

    想要真正地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来吗?在这一章中,作者给出了答案。

    第八章: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

    最近宋丹丹带着儿子参加一项真人秀节目的视频在网上迅速的传播。因为宋丹丹在生活中就是这样一位随时随地贬低自己孩子的母亲,儿子做的每一件事情在她眼里都是错的,而且对于孩子的这种不满意透露在字里行间。

    歌德说过:有错必纠是对的,但鼓励他人上进的效果更好。鼓励不仅可以造就希望,还可以给孩子的生命注入活力,为孩子治疗伤痛。不仅如此,鼓励还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作者在这一章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和不同的鼓励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当我们再想贬低自己的孩子时,想想里面的方法。

    第九章:爱的逻辑与谎言

    我们在抚养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慢慢的会衍生出很多的谎言,尤其是在跟其他的父母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当确定别的孩子身上也有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更加确定这些是真理。但是真相往往与之相反。

    例如:别人家的孩子某某方面比我家孩子强。其实真相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作者在本章列举了六种常见的谎言,几乎每一句话我们都说过的。

    其实当我们开始说这些话的时候,恰恰代表着我们还不够成熟。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是:

    1.发现生活并非按照我们所预想的那般运作

    2.发现我们并非按照自己所计划的那般生活

    第十章:心智成熟的旅程

    作为父母,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孩子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生。

    父母等待孩子明白事理、长大成熟,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会犯错,会跑偏,只要我们一直坚持能跟孩子共同成长,总有一天我们和孩子都会长大。

    拿到《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以后,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全部看完,这是一本每一个为人父母或者是准备为人父母的人都要看的一本书。我们往往没有办法做好准备以后再要孩子,也不知道作为一个好的父母应该是什么样的。那就让我们跟孩子一起成长,在遇见孩子的同时,也遇见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孩子一起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mz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