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作者初三党,以下是一次周考语文作文题,以及很长的吐槽
正文
我要讲一个无声的故事,是这样的:
“我以为'静、竞、净、敬'其实为一个字,平静的人更懂得竞争,冷静的人更懂得干净,安静的人更懂得尊敬。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jìng'的人能干什么大事。我一度以为最后的'jìng'会触犯老师的底线;又或者这个开头讲得没什么道理。但是念在看起来还不错,再三思索,它原本要被划上双横线的命运就被手表咳嗽一声改变了。
那么接下来要写些什么呢?像这样的命题明摆着就是要让你写议论文(至少以我浅薄的见识来看)——不然记叙文生动形象地谈到学生们“静”的事一句话就没了——安静学习。或是多几个字,“静不下来,就学不好”,虽然这样又可疑的带有议论文色彩,但还比较接地气,可我依旧不忍心下笔,毕竟这样的话着实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不过撑满格子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事实证明我的议论文也不过是这样。
我大概就只会写个散文,因为我至今不清楚散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姑且把散乱的文字都丢到散文里吧,那样会很自由,我喜欢的。特别是你可以像一个导演一样将景物拍的极细致。我曾经写过这样一个结尾,记得不真切(当是的风度如今已烟消云散,遥不可及):“黑暗中星星疲倦地眨着眼(星星眨眼像是过于老土,但考试时总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想个好词,“黑暗”就已经够到位了,如果老师看得见的话),一片朦胧中,透出一道光来,那是一盏台灯的固执(虽然我不用台灯),除了少许飘散的光,其余均专注地打在一张白纸上,旁边堆着书,摆着笔。如果看得仔细,会发现笔是斜着的,下面有几个字被填在格子里:孤独游。”潇洒结束,那是真以为自己厉害极了,不过每次都是0分(在我看来只有0分和满分的区别)。
有一段时间我总是喜欢写一些“哲理”性的文字(此处一定要注意我所用的双引号)。那时可以飘到用声音作为意象——如果散文是有意象的话。当然还是0分作文,过后我在大家的文字中也瞄到类似的写法,同学评论道:“若你是个大家,那老师一定不会敢扣你分。”这次事件延续到一次难得才有的作文课。老师这么说的:“不会写哲理性散文你就不要写哲理性散文,不会写哲理性散文你就不要写哲理性散文,不会写哲理性散文你就不要写哲理性散文!”虽然不是针对我说的,但好像隐用了我入学时的自我介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当然大部分人都认为老师的话不错,可能是因为这触及不了他们的根本利益。
以上这些当然大大偏题了。
一个觉得自己散文好不错的人要硬着头皮写议论文了。我实在脑子里没装着多少墨水,我不知道如何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样的话来——它们总是与我的文章格格不入,同时,我所知道的只有这些了,其实空间都被水填满了。
好不容易熬过600字那条线,差不多了,在谈论了学习生活,家庭纠纷,以及名人作品之后有个结尾了,但是丝毫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于是我决定这样写:“'静'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不容易的是就这段文字静静地读一遍,不容易的是将'静'静静地写下来。或许总有东西无法用语言表达,但文字总是很好地概括了思想——真理无声。”我想批卷老师应该要感到一丝欣慰,如果她看得见的话。放下笔,断了气,收了卷,零分作文,行云流水。
不要吐槽我的字,是真的来不及。到这里应该接近故事的尾声了,如果你要吐槽花时间这么一堆垃圾恶心到了,那我还是得花时间好好谢谢你,至少你是看得见的那一个。我以前写作文的时候总感觉能当个作家,现在还是算了,我和文字的距离太遥远,至少就让那些本该称为经典的文字像《百年孤独》中的飞毯一样消失了而言。
我想是应该加个结尾了。
如果什么时候你感觉一样东西是确定地不存在的,但总是能左右你,相信我,那是真理。如果你看得见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