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4日 李庆家书
在东方书院,听过很多同学实证实修的分享,变化都很大,用“翻天覆地”形容也不为过。反观自己,这半年多,言行似乎有些变化,但并不明显。
关于学习方式,也是一样。在加入书院前后,我的学习都是读书,写读书笔记,以及利用开车,做饭,等待的一些碎片时间,听音频课。
既然言行与学习方式,变化都不大,传统文化的学习,又以修身为根本,多向内求,就说说自己内心的变化吧,我将之形容为“润物细无声。”
曾经自认为是一个不善言词,很少将喜怒哀乐挂在脸上,内心戏较丰富的人,且读过几本书,便以为对于事物与世界的认知是相对清晰的。有点自傲,也有些自卑。也许只有内心的改变,才能触及根本。
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积极向上,能量满满。我自问:这种积极的能量来自于哪儿?来自他人的肯定与褒奖?来自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还是来自认为只有如此才是正确的?是的。就是这些想法,构成了我的言行。
后来发现,这些想法的根源,只不过是“私欲”二字。只是我的这些私,穿着为他人好的外衣,实则为自己。这里的为自己不是直接或赤裸裸的,而是间接的。而我还将它隐藏了起来,以此标榜自己的特别之处。
例如:通过自己跑步,同时激励并奖励员工跑步,告诉大家是为大家好。真实的内心难道不是为了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让大家以更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面对日常工作么?
例如:每天要求员工共读一类书籍并群内打卡写分享,告诉大家年轻人学习的重要性。真实的内心难道不是想让员工通过读书的方式,统一思想,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工作?
例如:产品上用顶级食材,坚决不添加,告诉大家是希望更多妈妈和孩子安心享受甜品带了的幸福。真实的内心想法,难道不是因为市场本身有这方面的需求么?
例如:在朋友圈晒出自己每天跑步记录以及马拉松照片,看起来是为了告诉大家要更多正能量,要积极向上,用另一种方式看世界。真实的想法难道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褒奖与肯定么?
这就是我的内心,在反复自问中,我逐渐脱掉那层包裹“私欲”外衣,其实我可以真实些,纯粹些。
就是简单的希望员工身体健康,希望他们更有出息,希望顾客从甜品中品尝出幸福滋味,希望更多人能好好运动和读书。至于方式或这种积极的影响来自于哪儿,与我无关。
所以,我开始更多的和小伙伴聊到自己运动中的感受以及避免运动伤害的方法;关于读书,也只做引导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不做限制;关于产品,视顾客如妻儿,愿意给最亲的人吃的甜品才会销售。同时也逐渐放弃了耗钱耗力的境外马拉松计划,将每天的跑步反思及分享,当成一种生活习惯。
没有了对隐藏“私欲”追逐,这种积极,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我称它为“绝对积极”。之所以绝对,只因为它发自“心之本体”。
在绝对积极的状态下,无需他人告知怎样做正确,以及应该怎么做,所有的事情,是自然而然随心而发,内心也会渐趋于平静,良知由此清澈,智慧也由此生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