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经常要写报告、写文章,但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下笔前,想不出要写什么;强行要求自己开始了,结果刚写一段就觉得不合适,总是删了改,改了删,效率非常低;或者写着写着就思路卡壳,不知道后面该说什么。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1. 其实,效率低,往往是因为自己希望能一步到位,一遍成稿。但是,同一时间,很难边想框架,边纠结标点符号。写作时,想提高效率,其实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想框架时认真想,打完框架再调整表达。
2. 你可以把每次写作,拆分成这四步来开展:找素材、理思路、填内容、改表达。
3. 第一个部分:找素材。找到和你想写的内容相关的材料,归到一个文件夹里。无论是要写一份工作总结,还是做一份调研报告,即使没下笔,我们也有一个宽泛的内容主题。那我们先看一看,我手上有多少和主题相关的资料。
4. 举个例子,我要根据领导的要求,制定一份工作计划。但是领导只给了我一些大方向,我该怎么写?这个时候,要找到下个阶段什么工作值得做,可以看这么一些素材:
看领导的OKR、KPI;看公司的大会(宣贯会、年会)材料;看领导最近的公开发言;看上级的周报、日报、工作汇报;看部门的工作总结、工作计划。
看自己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汇报、周报、日报;自己近期做的项目成果。
回顾自己与部门同事、上级、跨部门同事的邮件沟通、书面往来。
看完这些内容,你对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更有数了。
5. 第二部分:理思路。也就是搭建写作框架或写作提纲。
6. 以述职报告为例,我们可以搭出这样一个框架——
一、自我评价
岗位职责对我的能力要求是......
我具备这样的能力水平,我能够做到......
二、工作总结
我过去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有:
1.个人业绩:……
2.流程管理:……
3.团队建设:……
三、未来计划
1.工作方面
成长目标:下季度业绩达到xx水平
……
成长计划:从新客户拓展、老客户挖需两个方面着手提高业绩
……
2.个人发展方面
成长目标: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
成长计划:复盘整理出方法清单,在工作中实践
……
但这个时候我们不写具体内容,只打框架,让自己能非常清楚整篇文章是什么样的。
7. 第三个部分,填内容。把我们找到的素材,按照明确的框架,填到每一个部分中。但这一步,我们不对具体表达、前后文衔接做调整。我们只做两件事——“复制+粘贴”。把合适的素材,贴到合适的位置上。
8. 还是前面的案例,在工作总结的部分,可以粘贴上一个“方案优化”的案例。比如:
推广方案优化项目:
1.对促销推广运作模式进行优化,当月销量相比往期提高12%,引流新客户超过200名。
2.在各部门的参与下,策划活动圆满完成。
9. 第四个部分,修改表达。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包括:理顺表达,提炼小标题,雕琢中心句,找到听觉锤,总结亮点。
还是刚刚述职报告的例子,在填完内容后,报告的文字状态可能是这样的:
1.个人业绩
推广方案优化项目:
1.对促销推广运作模式进行优化,当月销量相比往期提高12%,引流新客户超过200名。
2.在各部门的参与下,策划活动圆满完成。
那我们就要把表达中不通顺的地方调整清楚,比如:
1.个人业绩
(1)完成推广方案优化项目,对促销推广运作模式进行优化,当月销量相比往期提高12%,引流新客户超过200名。
(2)联动各部门资源策划活动,活动圆满完成,同时积累了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
除此之外,打磨中心句,能让报告更出彩。比如一篇关于数字化转型的报告,可以这么写:
第一,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第二,数字政府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第三,数字领域国际合作不断加深。
或者试着在每一段重复动作,打造听觉锤:
第一,流程要规范,基于这个我做了......
第二,工作标准要规范,基于这个我做了......
第三,考核评价体系要规范,基于这个我又做了......
做完这一步,一篇文章也就完成了。
10. 还是那句话,这套方法其实就是在给你提供流程框架,强制要求你每一步都集中精力,一次只做一件事;而每一步效率高,加起来的效率也会高。所以,写作时千万注意,不要一边想框架,一边改表达,一边找素材,否则特别容易在某个具体细节上卡住,效率因此变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