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更新文字了,说来惭愧,是最近读的书,可分享的太少了。功用性的书看得多了,专于术而非道,心难免不平静。于是我重新读了读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以及《知行合一王阳明》两本书。优秀的书是很神奇的,每次阅读也会随着你的阅历和见解,不断成长,不断纳新。如此循环往复,以获得智慧和快乐。
借人言‘读史以明智’。没错的!重温历史,确实对人的智慧有一定的锻炼,而从古人的成功或是失败中,亦可获得宝贵的,具有可借鉴的经验。通透的读史,不仅仅了解当下的民风如何,亦能看清人性。人性是什么?是天道。天道又是什么?是规律。老子对此阐述的十分明确。老子以辩证的哲学观,看待世间客观存在的规律,于是有了‘道可道,非常道’。这里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人性复杂,本善本恶都过于简单,不足以描述人性的本来。道家认为这个本来应该是‘空’,所以要无为而为,无为而治。教化民众则是简单粗暴的愚民政策。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好奇心是人人皆有的,也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如果人类不好奇,不会问为什么?那么,可能我们和猴子就真的没有区别了。作为灵长类,人类学习是天性,也就是道。人人可得道,也并非简单的说,人人可以成仙,而是人人都应该遵循天性,进取而获得智慧。于是,经历史发展的要求,孔子的‘有教无类’粉墨登场,至此开启了中华文化的新的篇章。儒家思想不仅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人,还有现代人。我们如今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儒家思想从佛家和道家两家思想脱颖而出是有原因的,也是社会制度,生产力要求的必然结果。孔子一生都在传播自己的思想,希望能被统治者采用,但他终其一生也未能看见儒家成为政治主流思想的那一刻。因为制度和生产力的限制,超前的思想不被接受是历史的必然。也正是因为空前绝后的思想和哲学观点,所以他是孔圣人。
历史造就英雄,也磨砺英雄。甚至在英雄出生的一开始,就被涂抹上了神奇的色彩。就像古代开朝的帝王,总要在出生时写点祥瑞进去,否则名不正言不顺,封建迷信可见一斑。但是封建迷信并未阻止我国哲学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对人性,天道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如今,大成的儒家思想深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有人骄傲,有人自卑。我曾经无比厌恶儒家文化,喜欢道家的浑然天成的处世方式。儒释道我都了解一些之后,尤其是了解了儒家精髓的思想之后,我愿从此是个现代儒者。这就不得不说,为什么儒家文化从儒释道中脱颖而出了。
首先,儒家和佛道两家最根本的区别是‘入世’这个问题。儒家鼓励儒生入世,并且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理想。佛道两家消极的入世态度,兵部符合统治者的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历史要求和社会的发展。刘邦一统天下之后,尊奉道家为治国方略是有原因的。先是诸侯国混战,秦一统天下。暴政于民的秦朝不久被项羽,刘邦等人推翻,而后刘邦又打败项羽重新一统天下。期间百年,战火不断,人民颠沛流离。所以,刘邦尊奉道家是历史需要,社会需要,人民需要。这里多解释几句,历史需要就像是春天前的严冬,要时间来过度。社会需要是当时的生产力经过连年战火,已经严重下降,所以只能轻徭役,薄赋税。人民需要是人性,厌倦战争渴望和平,就像人困了需要睡觉是一个道理。
再有,儒家思想鼓励人遵循人性的良善一面,以大同社会为最高统治理想。显然格调就比消极遁世的宗教思想,更能迎合统治阶级。我从前也认为哲学服务于统治阶级,是不可能达到哲学的真谛,所以一度很厌烦儒家思想。其实,服务于统治阶级就是服务于社会治下。没有实践空间的哲学,是高树楼阁的幻想,意义于价值自然要打折扣。马克思批评乌托邦的社会主义原因就在此,空乏的哲学幻想,并不能给推进社会带来指导性的思想,不具有实际意义。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兼容并茂,原因在于实践。唯有程朱理学之争,是儒家历史上最大的败笔。我纵观明朝历史,发现空谈不实际者,异常之多。他们只专研文字表面,迷信程朱二人学说,就是上面说的,空乏的哲学幻想。这样的治学态度本身就有待商榷,被奉为圣人的程朱二人,片面的解释儒家经典,扭曲孔孟思想,朱熹甚至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存天理灭人欲!这里再说说人欲是什么。人欲应该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当然了,人一旦满足了基本需求,就开始追逐其他。我倒是很愿意相信朱熹老夫子说的人欲只是‘向恶’的部分,但是不苟言笑的朱老师,将笑的欲望也抹杀,岂不是抹杀人性?朱老夫子的格物致知,是有违常理的。万事万物如果不相互补,克制,循环,就不会有现在的地球。而只观单一物体进行‘格物’,就已经脱离了‘组织’。兵法有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某一域。道理互通有无,就是如此。而人性是天道昭彰,善与恶并不存在万事万物里,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心中,用我们的道德体系去判断出来的善恶。从善如流,自然是增进修养和智慧的天然途径,也是成为圣人或者得道者的捷径。再或者说是祛除一切烦恼因的所在。不仅仅是宗教这样教化民众,儒家更是!至少王阳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过有一点,他并没有认识清楚,即使心学能使人平静,无畏,也没办法将其作为个人能力的提升。他的徒弟也是心学大成者,就无法解决广西匪患。
儒家思想,是非常全面立体的。让人诟病的‘三纲五常’中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被抨击是封建思想之毒瘤,鲁迅先生就严肃的批判过。那么,‘仁、义、礼、智、信’呢?即便放在现在,也应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我们常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代的儒者和学者批评起老祖宗可圈可点,却没人想成为一名现代儒者。气量都没有,雅量就更少了。我们国家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儒家精华的提取和重新解读。但就我目前所见,也就仅此而已。
天道是规律,历史的发展遵循规律,社会的进程遵循规律,从来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转移的先决条件是,人心所向。这里只说是先决条件,而非唯一必要条件。就像诸葛亮无论如何努力,在他治下的蜀国如何平顺,人心如何崇拜,他都无法超越历史这个舞台,因为造就他的就是历史发展规律,他是人就不能逾越的过。无论是哪个朝代的乱世,历史都造就了很多英雄,但同时这些英雄又是悲壮的。项羽的一句‘天要亡我,非战之罪也’被司马迁理性的驳斥了。而我觉得那很项羽,大英雄临死之前还要检讨自己嘛?这是命!没办法。这当然是英雄主义的浪漫说法。
最后有一点点的感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愈发渐失,善意的举动常常被人误解。民风不复,人心不古,无外乎是我们这些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社会治下的思想跟不上经济发展,矛盾就显而易见的出现了。也就是说,二者并驾齐驱是理想状态,但是很难做到。唯有愿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不要死读书。
PS:欢迎讨论,不喜勿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