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除了西游记,都是人神共处,故事发展离不开神话 ,封神更是如此。红楼融合的最好,采用做梦、空空道人、癞头和尚举重若轻的实现对现实的干预,而封神开局很完美,一面是人间的杀戮与讨伐,一方面是神仙欲拯救人类,方法就是封神榜,通过封神让人间安定。这样看封神榜像是委任状,只是人间委任状宣读之前往往留言开始飞,而封神榜不会。
而随着姜子牙献上封神榜,各种斗法和口舌消解了封神榜的意义,在朝歌上,对封神榜的解读演变成一场笑话。这场笑话还随着剧情不断发展,这样发展的后果,影片只是通过共主来强化封神榜的意义,而封神榜本身的意义越来越可有可无。
第二个象征物是西伯侯的无比灵验的卦象。皇叔比干用龟甲预测殷商的命运时,给人神秘、庄重,不得不信的正确感,而西伯侯就摆几个树枝条就想预测纣王的命运,显然仪式感不够。占卜是人对不确定的恐惧,是寻求心理安慰的有效手段。抵制外界给自己的命运安排,自己主动设计一个辉煌的命运,然后坚定的向前走。
第三,殷寿的果干、勇敢,具有创造性指挥才能获得一些人的崇拜,实属正常。殷郊对父亲的崇拜只是在殷寿明目张胆的不信守诺言的情况下才转变信念,如果殷寿稍加阴险些,突然装死、突然内急等,骗过大家不想杀狐妖,还是容易的,可是他选择了愚蠢,与祖宗、众人公然对抗,才最终被杀。
控制周围人的思想的便捷方式,需要果敢的个性,超乎寻常的隐忍,在爆发出惊人的战果之后,会获取周围人的慕强效应。如果是继承的、法定的权力则带有光环效应,经历短期的不适后,会自动臣服于权力。殷郊的崇拜应该是二者兼而有之,这时无论有权者做出何种举动,自动看成是某种壮举,看成天然正确。而大家在怀疑他准确性的时候,就会怀疑其共主的合法性,就会产生天下是所有人天下的叛逆想法。
封神传递的价值多元且凌乱,缺乏统一的内在整合性,希望下部更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