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中医学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类似糖尿病的记载,并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形式,称之为「消瘴」、「肺消」、「高消」、「消中」等。后世医家一般将糖尿病归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本病病因病机为:素体禀赋不足,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六淫侵袭,劳欲失度而致五脏柔弱,久郁化火,积热伤津,火灼损阴,耗精伤肾,其病机关键在于阴精亏损,燥热内盛,而尤以阴虚为要。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贯穿在消渴病的整个病程中。本病涉及多个脏腑,但主要为肺、胃、肾,即上消、中消、下消,尤以肾为最;肺、胃、肾之间又常互相影响,故多饮、多食、多尿可相互并见。消渴日久,常致瘀血内停,痰血又可成为病理产物性病因,阻塞脏腑器官而致气滞血瘀证。
【现代研究】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病理生理为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进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失常。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和糖尿。发病率在欧美国家为3%~5%,我国为0.6%~1%。病程冗长,病变可累及全身,危急时可发生酮症酸申毒、糖尿病昏迷、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的分类为:
1.Ⅰ型糖尿病,系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引起。
2.Ⅱ型糖尿病,系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所致。
3.其他类型,即继发性糖尿病,其病因复杂,包括各种疾病或药物等诱发的糖尿病。
现代医学认为,I型和Ⅱ型糖尿病的病因、病理各异。前者为自身免疫缺陷,有遗传易感性,基本病变是胰岛淋巴细胞浸润β细胞破坏。遗传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关抗原中HLA-Class基因密切相关,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它可诱发β细胞的自身免疫过程,导致Ⅰ型糖尿病。病毒感染现被认为可能是糖尿病发病中的始动因素和媒介作用,它选择性作用易感个体,诱发自身免疫缺陷而发病;后者则以胰岛素受体缺陷为主而发病。至于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各有不同的原发病因,在此不予赘述。
诊断
临床出现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症状诊断并不难。对于无症状或不典型及以糖尿病并发症为首要临床表现求诊者则要依据实验室确诊。只要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
1.一日中任何1次血糖≧11.1mmol/L。
2.空腹血糖≧7.8mmol/L。
3.空腹血糖虽<7.8mmol/L,但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办可诊断为糖尿病
1.空腹血糖2次≧7.8mmol/L。
2.第1次糖负荷后1小时及2小时血糖≧11.1mmol/L,重复1次糖负荷2小时血糖仍≧11.1mmol/L,或重复1次空腹血糖≧7.8mmol/L。
(血糖换算系数:1mmol/L = 0.0557mg/dL)
此外,还可以做尿糖测定:班氏法或试纸法均显示阳性;糖基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尿病人较正常人可升高2~8倍;胰岛功能检查: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胰高血糖素以及胰岛素受体与抗体测定等,对进一步分类诊断、病因、病理诊断有较大的意义。
【证型治则】
1.阴虚内热:烦渴多饮,饮不解渴,消谷善饥,口干舌燥,急躁易怒,怕热心烦,尿频量多,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滋阴清热。白虎加人参汤或消渴方合玉液汤加减。生石膏30~60克,知母10克,太子参30克,山药30克,天花粉1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10克,葛根15克,藕汁30克,黄连5克。渴甚加沙参、石斛;便秘加生大黄10克。
2.气阴两虚: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面色少华,自汗盗汗,口渴喜饮,心悸失眠,溲赤便干。舌红少津、苔薄或花剥,脉弦细或细数无力。益气养阴。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减。熟地15克,山药20克,山萸肉10克,泽泻10克,云苓15克,人参(或太子参)10~2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潮热盗汗加糯稻根10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失眠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腰酸膝软加桑葚子、枸杞子、杜仲各10克。
3.气阴两虚兼瘀:除气阴两虚所见症候外,可伴有胸闷憋气,心前疼痛,头晕头痛,视物蒙拢,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舌多紫暗或边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细涩不利。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桃核承气汤合生脉散加减。桃仁10克,红花10克,茜草10克,苏木10克,田七粉3克(冲),丹参15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麦冬10克,人参10克,五味子10克。头昏、头痛重用川芎,加草决明;肢体麻木加鸡血藤、威灵仙、玉竹。
4.阴阳两虚:形寒肢冷,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酸,阳事不举,遗精早泄,大便溏薄,腹胀纳呆,尿少水肿,四肢欠温。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细数无力。温阳滋阴固肾。金匮肾气丸加味。熟地2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淮山药15克,山萸10克,泽泻10克,制附子10克,肉桂10克,黄耆15克,黄精10克。遗精早泄加菟丝子、女贞子、金樱子;夜尿多加桑螵蛸、益智仁、覆盆子;水肿加益母草、玉米须、车前子;兼痰血征象加丹参、红花、鸡血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