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的语文教学,有的老师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有的老师则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还有一些老师提倡让学生获得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语文学习既是对文字音、形、义整体架构的学习,又是对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建构。要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让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有落地生根的感受,就需要学会由言到意的转化密码。杭州师范大学王崧舟老师做客《百家讲坛》,今天为我们讲授《爱上语文》第六集《言与意之间的转化》。
(六)山前白鹭飞一《言与意之间的转化》第一,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象。
为了让我们更形家地理解由言到意的转化,王老师从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始讲解。
(六)山前白鹭飞一《言与意之间的转化》(六)山前白鹭飞一《言与意之间的转化》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全篇字字写愁,层层写愁,却不露一‘愁’字,末尾始画龙点睛,以‘愁’归结。而又谓‘愁’不足以概括个人处境,末屋“怎一个愁字了得”将愁虚化为无法估量之愁。
这首词不仅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中国读者,也打动了不少外国读者。清朝末年有一位叫克洛岱尔的法国人,在中国做外交官,他本人也是一位诗人,把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作了改写,题目叫做《绝望》:
(六)山前白鹭飞一《言与意之间的转化》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
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
永远!永远!永远!
心!心!
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这位法国的克洛岱尔一生写了大量的自由诗,根本不讲究格律,完全就是分行的散文。他自己说,这种强有力的节奏,是为了配合人的呼吸,在朗读的时候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浪漫多情的法国人一向来就有这样一种大呼小叫、直抒胸臆的传统。但是,中国诗词,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国语文,尤其是中国古典语文,完全不是这种做派,完全没有这种传统。
比如要表述“我想你”的情感,中国诗词一定不会赤裸裸地不加掩饰地无所顾忌地跟你说“我想你!我想你!我想死你了”。
中国人在古诗词中是怎样表现“我想你”的呢?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
李之仪是借滔滔不绝、绵绵不断的长江水说“我想你”。
(六)山前白鹭飞一《言与意之间的转化》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借圆了又缺、缺了又圆的月亮说“我想你”。
(六)山前白鹭飞一《言与意之间的转化》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王维借望夫不归、泣血而成的红豆说“我想你”。
(六)山前白鹭飞一《言与意之间的转化》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一剪梅》
唐寅借晓风残月、暮云春树说“我想你”。
将中国诗词的语言同法国诗歌的语言相比较,我们会发现中国诗歌的语言是意象的语言,而不是词汇的语言;是感觉的语言,而不是逻辑的语言。诗人不是因为要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情绪才有诗句,而是要把他所感到的最深切、最鲜明的意象传递出来,让意象本身来说话。
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怎一个‘愁’字了得!”但是李清照并未直接在诗中说自己“愁死了!愁得不行了”。但我们却能感觉到她的愁。李清照用“几杯淡酒”说愁,用“晚来风急”说愁,用“大雁飞过”说愁,用“满地黄花”说愁,用“梧桐更兼细雨”说愁,透过这些意象,我们强烈感受到李清照的孤独、纠结、郁闷、百无聊赖。
(六)山前白鹭飞一《言与意之间的转化》余光中先生说:“所谓意象,即是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试图还原为诗人当处的内在之意。”
简单地说,诗人写的是意一象一言,我们读诗是言一象一意,这是一个逆向思维的过程。
象是由言到意之间转化的关键所在,也是学好语文、学好诗词的核心秘密。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就已经掌握了这个转化的密码,还把它教给了好学的香菱。
红楼梦第48回写香菱学诗,当香菱给黛玉讲她喜欢陆游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时,黛玉说断不可读这样的诗,不要见到前进的诗就读。而应先读王维五律100首,李白七绝100首,杜甫七律100首,读完之后再来给我汇报。香菱按黛玉的要求读完诗之后,给黛玉说读诗后想来是很有意思,又说不出好在哪里,看似没有道理,又似乎是又有理有情的。黛玉认为这其实就是读懂了诗。
(六)山前白鹭飞一《言与意之间的转化》比如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不知如何理解,“圆”也显得很俗。但合上书之后,倒像是眼前见了这景似的,也在想不出用其他的词能代替这两个词。这其实就是见到了意象,理解了诗歌中意象的表现。
再比如读王维的“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馀”就是太阳落下还有部分没有露出来,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落日的镜头;“上”就是碧青色的烟,向上升起的意象。仿佛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下晚的时候太阳落山,船停靠在岸边,远远的有人家做饭,看着炊烟袅袅升起,这时的炊烟便就是碧青色的。
透过诗词的语言,抓住意象、围绕意象、重复意象、再现意象,才能真正体会诗的情感。
(六)山前白鹭飞一《言与意之间的转化》第二,白话文学习也需要意象的参与。
读近代的白话文时,也需要由言到义的转化。王老师就以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重点讲了两位老师的两种上课的方法。
(六)山前白鹭飞一《言与意之间的转化》第一位老师分析课文的重难点,认为饱经风霜这个词学生不熟悉,又不能望文生义。同时这个词刻画了车夫典型的外貌所处的地位及生活境况,也表现了鲁迅救助这样一位车夫的崇高品质。因此他的课堂重点围绕饱经风霜这个词。
老师认真负责,提前布置了预习,课堂上引导学生回答。第一位学生说饱经风霜是家里穷,没有东西吃喝西北风,显然望文生义了。第二位学生说饱经风霜,表现一个人吃了很多苦,意思校准,但还不够准确规范。第三位同学说饱经风霜指一个人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并且说他是预习时查过词典搞清楚,然后抄到笔记本上的。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然后请其他同学一遍两遍反复背诵饱经风霜的意思,直到背下为止。
第二位老师的课堂是这样的。首先请同学们回忆,生活中你见过的饱经风霜的脸是怎样的?学生开始自由发言,语言较为形象。
第二,老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车夫的脸,并且不能用“饱经风霜”这个词,但还要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生活记忆,课堂气氛活跃。
第三,老师进一步启发:会看脸的人,用一只眼看这个人的外貌,用另一只眼看这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那么同学们看到的这个车夫是怎样的呢?有同学回答累,白天黑夜的拉黄包车;有同学回答穷吃了上顿没下顿。
第四冬天,车夫是双脚拉车,玻璃渣刺破了脚,地上一滩血,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做?有的学生说我会掏钱,有的学生说我会拉车送到医院,有的学生说我会找警察。老师肯定同学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样学生就能比较自然的理解鲁迅的崇高品质。
这两种课堂相比,第一类课堂对“饱经风霜”的掌握是消极语汇,“饱经风霜”这个词语在心中是蛰伏的,学不一定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应用;第二类课堂则是一种积极语汇,学生对饱经风霜的掌握是活跃的,觉醒的,虽然有可能不能具体地解释“饱经风霜”的含义,但可以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教学中提倡第二类课堂。
其实第一类课堂就是由言直接到意,而没有经过象,这是一种纯逻辑的理性的学习,属于左脑学习,人的意愿,直觉潜意识没有打通,这样的语言是没有根的,不能深入到学生的言语世界、精神世界。
而第二种课堂则是由言经过象再到意,是左脑参与、右脑加工的全脑型学习,学习中有学生的思考、体验、想象、猜测、参与、融会,这样的学习便是有根的学习,学生永远处于觉醒状态。
因此即使是学习白话文,完成中间意象的过度,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还原诗中意象的方法。
(六)山前白鹭飞一《言与意之间的转化》我们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果直接翻译,那就只是浮光掠影,支离破碎的理解。要读懂一首诗,就要学会意向的转化,这既是古典诗词的特征,也是学好语文的规律。
转化诗词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赋形还原。讲诗中的画面、场景、细节,立体、生动、形象、鲜明地重新展现。
②切己还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还原、表现、融入,这时张志和词中的白鹭,就仿佛是自己的旧相知。
③联想还原。启动阅读积累,比如在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可以联系李白《白鹭鸶》中的白鹭,“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李白诗中孤飞独立的白鹭就可以和张志和诗中的白鹭联系起来,代表一种孤独的自由和自由的孤独。
(六)山前白鹭飞一《言与意之间的转化》 (六)山前白鹭飞一《言与意之间的转化》④象征还原。将诗中的白鹭与诗人的心灵境界、生命追求联系起来。张志和笔下的白鹭,其实象征的就是诗人自己,张志和就是白鹭,白鹭就是张志和。
带着斗笠,披着蓑衣的渔翁,凝望着西塞山前自由飞翔的白鹭,竟然忘了时间,忘了钓鱼,忘了自己,他完全融入在这个意象之中,自己就是那只白鹭,从清翠的山色中隐隐飞来,一会儿在水面轻轻地掠过,一会儿在林中自如地穿行,一会儿在天空潇洒地飞舞,一会儿就隐隐地消失在清脆的山色中。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那么轻盈那么美妙,他突然有一种明亮的动物,与自由相比,黄金不过是一堆粪土,官场不过是一具枷锁,唯有自由才是那永恒的风景。
通过这样的层层还原,我们就读懂了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他是如此有魅力,又是如此有意愿,我们这样来解读中国古典诗词,才是一种美的享受。感受到的是诗歌散发出来的无限的魅力,而读到现在为止,你还会发现,其实我们真正要转化的,不是意象本身,我们真正要转化的是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因为只有我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开阔,变得越来越丰富,变得越来越高远,那么我们还原出来的意象才会变得越来越生动,越来越鲜明,越来越具有魅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学好语文,要学好古典诗词,最重要的是要把意象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精神内在的情感。
爱上语文,爱上中国古诗词,爱上中国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