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发了一条朋友圈:
女儿气鼓鼓的插着腰问我
妈妈,那个叔叔为什么闯红灯?
朋友圈一发出去,马上一堆留言。
其中有个妈妈问我是怎么回答的。
还有一个妈妈追着问我,孩子是怎么回答的。
是的,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怎么回答孩子的问题?
(嘿嘿,我已经看到你们一副不屑的样子了)
你们是不是在想,回答孩子的问题还不是小菜一碟,实在不知道还有度娘嘛!
回到最开始我女儿提的问题
女儿:妈妈,那个叔叔为什么闯红灯?
有的家长会说:现在没有车,他就过去了。
还有的家长会说:他不遵守交通规则。
不管对错,这些回答看起来都没毛病吧?
太正常了,我们基本上不都这么说吗?
(顿时感觉自己好机智,晚饭加个鸡腿)
不好意思,作为一名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咳咳,让我说几句。
女儿:妈妈,那个叔叔为什么闯红灯?
我: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女儿:他不遵守交通规则。
我:为什么(他不遵守交通规则)呢?
女儿:他不听话,车子撞到会出血的。
我:你会怎么做呢?
女儿:我站在这里等绿灯,警察叔叔喜欢我。
有的比较有深度的家长估计会问,
如果你是那个叔叔,你会怎么做呢?
(我承认,我没有深度,今天9月29日,我满脑子只想尽快为祖国母亲庆生)
现在的我都比较“懒”,“懒得”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
孩子问我,我总是一句反问,你说呢?你觉得呢?人家自己回答得溜溜的,又得意洋洋的去玩了。
今天下午在幼儿园有个小姑娘跟我说,她是船长,要所有游乐场玩的小朋友全部上船。
我故意为难她,坐不下这么多人怎么办?
她的脸一下子严肃了起来,眨眼功夫又笑嘻嘻的告诉我,坐得下,都坐得下。
因为她的船是宇宙飞船,好大好大,比幼儿园还大,比对面的公园还大。
孩子回答得天马行空的,但只要不是知识性的错误,就不要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这可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所以,回答孩子的问题还真是一个值得我们多多注意的方面。
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欲求的发展,孩子不再满足于对事物的表面关系和形象联系的认识水平,他们开始追求对事物的内在关联和本质特征的认识。
通俗的说就是从
是什么→为什么.
(小屁孩发生了质的飞跃,你们这些做爸妈的发现了没有?)
2-3岁提问以“是什么”为主,4-5岁以后的提问就变成以“为什么”为主导。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好好加以引导,让孩子自己主动思考,自己找寻答案。
让孩子的提问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这种方法的好处
1、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求知欲
让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引导,他能保持自主的学习动力,推动他去寻找答案。
下次再遇到不懂的,孩子就会自动寻找答案,需要你去参与的时间会越来越少了。
有些孩子习惯问,爸爸妈妈习惯答。
等上学了,还总是问些低于年龄段的问题。
等年级越来越高,爸爸妈妈感觉孩子学习越来越吃力。
群里有个妈妈就说她邻居家姑娘四年级了,做作业时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算她妈妈不在家,也要打电话问妈妈。
因为上一年级她妈妈陪着做作业时,就是有问必答。
甚至孩子还没求助她,她一看孩子看着题目停了一会,就马上说,来来来,我来告诉你怎么做。
现在孩子上四年级,一开始做作业就蒙圈,娘俩一到做作业的时候就变成了仇人,孩子根本不愿意思考。
现在语文成绩还过得去,数学这种需要动脑筋的就不怎么样了。可以想象得到,越往后越吃力的。
2、提升孩子的价值感
通过引导式提问,让孩子有思考的空间,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
而孩子通过自己思考得到答案后产生了一种价值感。
噢,原来,我也这么厉害,原来我比爸爸妈妈还厉害,原来我知道这么多。
3、加强孩子的知识内化
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知道。
而不再只是我们说过的答案,更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
归根结底,是爸爸妈妈以前说得太多,孩子想得太少的原因。
脑袋不转,是会生锈的。
授人以渔
面对孩子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都清楚了哪种回答方式效果更好。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一个道理。
我们都在吐槽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说我们自己是被毒害的一代。
但我们又经常不由自主的用这种填鸭式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
是时候改变了,想要自己的孩子主动思考吗?想要孩子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吗?想要孩子能自己主动解决问题吗?
(想要自己更省事吗?嘿嘿)
让我们从“引路人”的角色退到“平行陪伴者”,直至我们能够放手,让孩子自己独行。
快来使用这种方法吧,马上就能轻松应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还能经常拥有静静的二人世界......
而且你的孩子会更优秀噢!
还有,让点赞,关注,打赏来得更猛烈些吧!
我一直在这儿等着你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