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笔者和『 葫芦 』小伙伴交流内容的整理文稿,『 葫芦 』首先向一位老师咨询,又来询问我的建议。
1.葫芦和老师的交流
葫芦向老师提供的信息:
①.寒假想在以下学科提分:数学(87→110)、理综(111→130)、英语口语(8→11)。
②.制定了初步的学习计划 —— 寒假前十几天分别补什么的知识。
笔者对老师的建议的解读:
①.放弃英语口语提升,因为这部分花费多,提分少。
②.明确数学、理综哪里提分容易,以得更容易得的分,而不是补知识缺漏为主要学习方向。
③.最重要的是:给自己足够的紧迫感,告诉自己,3月21号是高考,而不是寒假结束,然后,用尽所有的方法向你的目标发起冲锋。
2.笔者对葫芦的答复
我认为这三个建议都是十分中肯的,因为你现在的成绩状况和你的目标的差距真的挺大,不砍掉一些非必要的东西,用上十足的力量,是无法达到目标的。
我现在能给你的寒假学习意见只有一条:通过试卷总结、作业总结发现数学和理综的突破点。
除此以外,我需要你的以下信息,才能具体提意见:
1.使用了哪些自律工具?自律状态如何?
2.每天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 精力水平如何?高效学习的时间有多长?
3.最近两天练题总结进度怎么样?能顺利完成计划吗?感觉效率高吗?自己想了些什么提高方法?
3.我们的进一步交流
笔者对『 葫芦 』的回答的总结
使用的工具:
1.番茄钟。
2.去出租房、奶茶店学习。
3.早上起床就学习,手机交给爸爸管。
出现的问题:
1.有时候早上学了一段时间后不想学,以至于荒废一天。
2.感觉自己对手机断舍离还不够坚决。
3.深度学习需要加强。
想要进一步咨询的问题:
4.『 冲锋 』,具体该怎么做
5.考试状态调节
笔者的回答:
首先,再给你推荐几个工具,这些工具在我的公众号的自律专题的文章中都有,这里给你粘贴几个我认为你最需要的
工具一:用批处理管理你的手机
在你认为自己不应该被手机打扰的时候,把手机一切通知关闭,放一边,如果想到需要在手机上完成的事情,就写在便利贴或者你的手账本上,比如要买个什么、要搜索什么、给别人回一个消息……
就这一个方法,其实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手机对你的影响。
有的人可能会想到断网,这里我并不推荐,因为,这经常玩手机,突然断网反而会激起你对手机的稀缺心理会让你对手机更加欲罢不能。刚开始,用好批处理就够了。
当然,在以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不学习的一些时间段把手机网断掉。
工具二:制定一个不那么“耗毅力”的日程表
每天的日程安排,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
上午11点以前、下午集中2至5点,集中精力工作,这个时间段一定要去啃最难啃的骨头,其他时段可以用来做一下杂事,健身和社交,晚上的时间主要用于完成上午的任务的收尾工作、回复消息等。
任务的安排需要符合两个原则:
①从难到易——先做最具有挑战性,最重要的工作。这不但会使你接下来的工作显得更加轻松,而且完成重要任务的成就感,也会是你接下来完成任务的重要激励因素。
②不同类型的任务相互间隔,长时间使用大脑的同一只智能会使你过早疲惫。当然,如果你进入状态以后,长时间工作也不是不可以。
工具三:准备好迎接自己的差状态
很多人状态一差就去看电影或者做一些无聊的事,完全就不工作或者学习。
其实这时候你可以通过减少任务量或者降低任务难度来激励自己工作,你要做的是把你要减少多少任务、降低多大的难度,记录在下来。你可以叫它「 应对差状态清单 」。
比如说,当你没办法集中精力写文章的时候,你可以整理下自己的读书笔记;当你不想做题的时候,你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题库。
4.核心部分
下面正式开始以下五个回答:
1.有时候早上学了一段时间后不想学,以至于荒废一天。
2.感觉自己对手机断舍离还不够坚决。
3.深度学习需要加强。
4.『 冲锋 』,具体该怎么做。
5.考试状态调节。
1.有时候早上学了一段时间后不想学,以至于荒废一天。
Answer :尽量不要一起来就学习,可以先洗漱吃早饭或者去外面走走,看点自己喜欢的书,一天开始,一定要先做一点轻松的、令人兴奋的事情作为状态的调动,才开始学习。
上午记得运用科学休息法,即高频次、短时间休息,并在十点到十一点之间安排一个几十分钟的外出走动的时间。
下午不要因为没有学习就去玩手机、看电影,你可以做点家务,去图书馆、书店、超市、公园随便逛逛,要不了两个小时,你就会想学习了。
2.感觉自己对手机断舍离还不够坚决。
Answer :手机不用断舍离,用上面提到的『 批处理 』工具就行了,因为太难了。
现在很多人对手机的依赖很强,对手机的断舍离是一个很痛苦、长期的过程,现在你主要目的是提分,不要花太多时间去做这样的调节。
其实,你所有的咨询(老师、我,还有其他人)和你想要断舍离手机本质上都是一个事,那就是『 做准备 』,调节好状态,准备些好工具。
但是你可能没有注意到,你思考,回信,和我交流,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成本。
过度准备,就是伪思考,逃避问题。
你现在真正重要的事情,是查漏补缺,训练题感,所以『 做准备 』,适可而止。
3.深度学习需要加强。
Answer :深度学习,当然需要你先通过『 批处理 』把手机管好,其次更多的就需要你的状态,这个我们在有关『 冲锋 』的回答里讲。
4.『 冲锋 』,具体该怎么做
Answer :有关『 冲锋 』,我想说的是:『 冲锋 』,不是一种方法,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需要你调动自己的各种情绪来激起。
我在高中,一直都仇视高考,没有明白高考的本质是选拔而非教育(这个我以后专门写文章讲),所以对应试并不是很热衷,大量的时间都用来自由阅读。
在最后一百多天,我最崇敬的一位老师(是他带我走进真正的知识和思想的世界)提醒我,是时候为高考拼一把了;那时我,也对武汉大学哲学系的赵林和邓晓芒教授充满着向往。
这两个动力源,都足以让我对目标发起『 冲锋 』。于是便是高状态的努力,很少状态不好。(但因为多度劳累,高考前患了肺炎,输了两个星期液才好,有关适度劳累以后会写篇文章)
当然,最后我只考了个川师大,但对于不适合考试,更喜欢做实际输出的我来说,还是个很大的进步。
我进入大学,广播电视概论课上,老师布置了一个受众调研的作业,我对这个目标发起『 冲锋 』,借用了这些力量:
广电概论老师和我有几次交流,老师非常有想法,我想向她呈现一份高水平的调查。
一位同学第二天就发出了像模像样的问卷,我感到震惊、还有点嫉妒。
我的两个伙伴都对我的能力非常信任。
于是又是高效的努力,最后老师给我们组打了一个接近满分的分数。
5.考试状态调节。
Answer :你现在暂时用不上,并且我的回答太长不利于你吸收,所以这个我以后专门写文章讲。
以上便是我的所有回答,最后再次提醒你:少准备了,赶快行动起来,方法再低效,只要坚持也会有产出,更何况我和老师给你方法都是比较高效的工具。
问答版说明:
笔者会将和我交流过的小伙伴询问的问题,以及我的回答放在问答版(当然是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供大家参考。
如果你也想和单华伟交流,可以直接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者添加我的微信号『 soushu963 』,我会在当天上午或者隔天回复,如果两天都没有回复,请再提醒我一下;
如果你需要和我进行深入的交流,请先阅读公众号菜单中『 其他 』-『 交流 』里面的文章哦。
笔者写的文章会在第一时间发布在个人公众号『 单华伟 』,这里还收录了很多读者问答整理文稿,文章分类也更细致,更便于翻阅,如果喜欢我写的文章,一定记得关注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