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658123/cc2743f46b904b96.jpg)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人生的CEO,主动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重新审视那些自己被动接受的工作和任务,重新思考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结论,从而开启新的可能。
——《单干》
----【书朋捡话】
积硅步,至千里,日复一日,静待花开~
【每天推荐一本书】第2031天
又是美好的一天。
今天,朋朋推荐的这本书是:
《幻象》
作者:[美] 丹尼尔·布尔斯廷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博物学家、普利策奖得主。
首先是本书的内容简介:
本书为20世纪流行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也是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最具突破性的作品之一。作者敏锐地描述了大众文化转型的方方面面:新闻业不再忠实报道,转而炒作热点;媒体迎合公众,量产朝生暮死的娱乐明星;观光景点专为游客定制,却又显得千篇一律;营销广告亦真亦假,铺天盖地;文学改编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作者全面观察美国新闻行业发展和社会变化,系统回顾了公共意识从注重真实转向爱好虚假的过程,准确剖析了大众媒体兴起和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内容涉及新闻、旅行、出版、电影、广告等多个领域。
接下来看看书评:
①
难以想象本书出版于1962年。60年过去,我们还是生活在洞穴里,被幻象所吸引,也被幻象所欺骗。布尔斯廷创造了“伪事件”“图像革命”等关键概念,本书启发了《娱乐至死》《景观社会》《消费社会》。布尔斯廷将看似分散的新闻、明星、景观、广告等组织起来,底层逻辑是大众对于变化的不知餍足、对于图像的深度入迷。新传学院的学生应该一读。
②
60年代的镜像与当今的美丽新世界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不过媒介化,二手化,一以贯之。但想想吧,60年代后来发生了什么?年轻人追求真实,砸碎镜像,不惜死于疯狂。因此,文化的希望,要么是向外突破,要么就是内在的觉醒。 伪事件,是个重要的好词儿,很美式,也很全球化,演变到后边,就是更破碎的“后真相”。
③
“口香糖是嘴巴的电视机。”这是什么神喻啊,读到时简直想把墙锤烂。我们把自己变成了一种“读者文摘”,我们如此自恋,如此善于制造“怪物”,以至于已经泥足深陷,到了不敢说穿的地步。布尔斯廷确定不是穿越人吗?他真的把所有的盒盖都打开了,仿佛和楚门说,这个世界你走不脱。戈夫曼在他面前像个小学生,什么拟剧,这所有的,都是故意的剧,前景后场,彩排颁奖。读到最后,我连这本书的真实性都轻微怀疑起来,像一个“致命魔术”或者“盗梦空间”。可这明明不是小说不是文学……
④
不论我们身处何处,只要打开社交媒体,就可以立刻从现实中逃离,进入到虚拟世界之中,从而完成一次“精神隐身”。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想化身,让人们在其中似乎拥有一个更加舒适、简单的自我,而这样的环境往往是一种幻觉和假象。 有时候人们喜欢制造假象,可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解脱与自我安慰,以及为了那该死的虚荣心。人还会因为复杂的环境原因,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我欺骗,还会把假象当做自我保护的手段,为自己寻求内心的解脱。
⑤
一边读一边念:别骂了,别骂了……然后一看,60年前写的书啊,那时候互联网还没出生呢,搁在现在打起脸来怎么还是那么疼。
以上是朋朋精选的书评,
仅供参考。
看过了简介和书评,印象如何?
对这本书感兴趣不?
有时间去读一读,看一看吧。
看过后可以来这里留下你自己的书评。
最后是这本书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原作名】The image
【ISBN号】978-7-5735-0256-8
【中图法分类号】G210
【主题词】新闻学-传播学-研究
今天的推荐就到这儿,我们明天见
。。关注朋朋,遇见好书、遇见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