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安,除了他的电影,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大概就是他曾赋闲在家六年。其实,李安能谷底翻红并不是偶然事件。
从童年经历说起,李安有个特别爱看电影的母亲。母亲怀他时,最大的嗜好就是看电影和啃甘蔗。他还不会走路时,母亲就推着婴儿车进电影院。从童年到求学,每逢心情低落,电影院就是他最好的避风港。
从教育经历来说,李安两次考大学落榜,第三次才勉强考进了艺专影剧科。在艺专的艺术氛围下,他对电影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随后,他转学到伊利诺伊大学戏剧系导演组就读,拿到了艺术学士学位。紧接着,又申请了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所,拿到了硕士学位。专业受训的科班教育经历,为他奠定了扎实的功底。
纽约大学时期,他在二年级拍的《荫凉湖畔》,以及毕业作品《分界线》都获得了众多奖项,在美国电影界也积累了一点小名气和资源。
从家庭背景来看,李安父亲是中学校长,家庭经济状况比较殷实。父亲曾经反对他去学拍电影,后来大局已定,只得催促他留学,希望拿到学位,成为戏剧系教授,以教书为业。李安答应,父亲也许诺资助他完成毕业拍摄。李安在大学期间的电影作品,大多也是受家庭资助才得以完成。
从职业经历来看,即使没有好的机会,李安也从来没有离开过电影圈子。即使中间赋闲在家的六年,也在坚持创作剧本。这也为后来剧本获奖,最终迎来了拍摄机会埋下了伏笔。
而且,他那时候也发现:身边当上导演,又作出点成绩来的,都是持续写剧本的人,而不是打工的人。却多人一出校门就有工作,如剧务、剪接或制作,到后来就继续那份工作,很难再往导演方面发展了。
从婚姻关系来看,他有一个非常独立自主的太太。李安赋闲在家六年,太太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虽然只是“leave him alone”,却给了他极大的时间、空间,让他去发挥、去创作。李安说,要不是碰到他太太,可能没有机会追求他的电影梦。
综上所述,才有了李安的一鸣惊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