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业?那是孩子和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关》读书心得
我想,刚刚看到题目的时候,作为一名老师可能会忿忿不平,作业怎么与家长无关?作业就是家长负责的!作业家长,特别是孩子作业拖拉、成绩不理想、经常因为孩子作业问题被老师谈话的家长,肯定是有如获知音的舒畅,是啊,作业就是孩子和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关!头脑清晰的人此刻会提醒自己,魏智渊老师可是教育教学的专家,肯定不会这么简单的二元论来判断作业的事,这可能只是其压的一个坑,一个让人跳进去探究的坑。的确,无论是那种角色,暂且搁置自己的情绪,慢慢往下读,读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再做出自己的判断。
作业是课堂的必要环节和有效补充,学生作业是为了检测课堂效率最有效的方式手段,也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家庭作业,顾名思义就是在家里完成的作业。与之相对的是课堂作业,这是从完成作业的空间来分类的。也由此产生了课堂作业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必须家长负责指导督促学生完成的社会普世观点。说到这里大家都应该认同,作为曾经有学生的家长和正在教学生的老师,认为必要的作业是学生训练思维、培养学习兴趣、获取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最终完成学业最有效的方法途径;也非常认同家庭作业必须有家长的督促指导帮助,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更高地完成学业。但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当下,唯分数论的评价机制和选拔体制的题海战术让教师、家长、学生不堪重负,作业成了教师的利刃。这把“利刃”上可以取得高分,对上交代;对下可以作为惩戒手段(不好好听话,罚你做作业……考在几分以下,抄写课文……遍……),让学生谈“作业色变”。作业也是家长望子心切的杀手锏,老师布置的做完了,再加点餐;在学校学习完了,再上各色辅导班……学生永无出头之日。厌学、拖拉、应付了事……接踵而至,令老师、家长头疼不已,难以应付。教育进入恶性循环,学生成长严重受阻。针对上述现象,魏智渊老师才写了这些文字。
文章中,魏智渊老师指出小学生还要做家庭作业,甚至还要在外面补课的三点原因:教育低效,浪费严重,老师通过大量家庭作业来弥补;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但是应试教育思维要求过度训练以避免出错,导致大量边际效益极低的练习,伤害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家长焦虑,要求孩子有更高的名次,结果陷于囚徒困境。由此带来三个不良后果:孩子会习惯于用拼时间、拼练习的方式来学习,这会降低学习效率,一旦上了中学,就慢适应更为复杂的学业要求;会损害学生的学习动机,导致厌学,或者为家长而学,为老师而学;有可能伤及孩子的自我认知或自尊。为此,魏智渊老师明确指出:小学生应该减少或不留家庭作业。如果要留,一是孩子学习跟不上,或没有解决当天的问题,家庭作业就是一次补充学习和重新学习的机会,这是老师要做出恰当的安排;二是要布置拓展性和加深性的动手实践的作业和阅读写作的作业,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背景知识。
为什么家庭作业是孩子和老师的事?首先是教和学的主体决定了家庭作业是孩子和老师的事。因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只有主发挥好作用,学习才成为专业的事。其次是学生的学习内容决定了家庭作业是孩子和老师的事。孩子要经历两类学习,一是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知识,二是对学习本身进行学习,形成学习力。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家庭作业应该成为发展学生学习力的机会: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确保自己能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集中注意力;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学习如何向成人求助;既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能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学习。要达到以上目标,就要摆正三者的位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要给学生提供指导;家长是孩子学习的资源提供者、环境创造者、学习的支持者,要尽力为孩子提供最优质的资源,创造最合宜的环境,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三体归位,家庭作业才有意义,孩子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