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散文写作
穿越人性的泥潭,亭亭净植

穿越人性的泥潭,亭亭净植

作者: 水沐由之 | 来源:发表于2023-05-27 23:52 被阅读0次

    存在主义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1964)获得者,同时也是优秀的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6.21-1980.4.15),在其名剧《禁闭》中,曾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

    他人即地狱。——萨特《禁闭》

    《禁闭》(又译为《间隔》;Huis-clos NO EXIT) 一剧,创作于1944年,之后长演不衰,是萨特最具代表性的哲理剧,其深远影响和深刻含义早已超出了剧范畴。

    这部戏里一共只有三个演员,一男两女,分别 代表三个被囚禁起来的鬼魂,有等着下地狱的过程中被安排在一个房间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人需要另外一个人,但又妨碍另外两个人彼此依靠,于此,三个鬼魂不断彼此欺骗、相互折磨,直到最后终于没有任何一个人达到自己的愿望时,他们忽然领悟到:

    不用再等待地狱了,他们早已身在地狱,他们就是彼此的地狱。

    的确,地狱并非刀山火海,永远和他人在一起,这本身就是地狱,基本上这就是“他人即地狱”的来由。

    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我们可知三生万物的三,是三元,三维,其构成这个空间、宇宙万物,而这世界的一切万物,又何不深藏于人心。

    在人与人之间,称为人际,在人心与人心之间,就是人性。

    所有人际间深藏的”人性",是我们在一元的孤独中所不能体验到的复杂,人性的版本不再是在被关照中对立,或是简单的与之相反。

    在人性的狩猎场中,我们既是狩猎者,也是猎物,还可能是旁观者,或是这个场域。

    而如果在这样的空间场域中,不得逃脱,不可回避,我们又如何以自己一已之身,破除地狱迷雾,找到不一样的天堂解法吗?

    NLP幸福心理学中前提假设:凡事必有三种以上解决办法。

    万事“存”于一心,是为万事“成”于一心。

    何处是天堂?一生一念。既然可以一念地狱,自然可以一念天堂!

    其间的区别,全然一个“信”字。

    正如种子相信自己可以发芽、生长的力量,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种子,本自具足,包括全然具足了我们自己“可以去向光明,还可以去向黑暗”这份选择的自由与力量。

    周敦颐在其《爱莲说》里自比君子、托物言志——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周敦颐(宋;1063年/时年46岁)

    相较于晋人陶渊明独爱的秋菊,以及世人心属的牡丹,周敦颐似乎更在意淤泥之于莲花的对比,如何在暗郁里找到资源,相信自己去可以去向支持亭亭净【直】”莲“的绽放。

    回到萨特认为”他人即地狱“,如果说人的存在先于其本质,人的本质是他自由选择的结果,那么当自己是有主导权的主体,他人被定义为客体,谁愿意成为这个客体呢?

    简单来说,我们能否资源角度,解法萨特的谜面“他人即地狱”呢?

    首先是”他人的目光和评价“地狱,以及如何不将他们的恶意、投摄转为自我攻击的方式,成为”自我“的地狱呢?

    "每个人都想成为自由的主体,通过否定他人的存在,来成为关系的支配者。"

    这种悲观为主色调自由观,似乎更倾向于将人生比喻一场消极的”零和“游戏。有限世界,资源匮乏,则必将充满控制,一如萨特所说:我努力把我从他人的支配中解放出来,反过来也力图控制他人,而他人也同时力图控制我。

    同样,”唯我独尊“的主体外之外,可否也有“互为客体”的解法成为可能呢?

    这就关于一个人的“信”力:通过有爱丰盈的内在角度,通过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可以是支持的力量,还相信他人与我同在的”共赢互动态“。

    水沐妈妈作品『墨荷』

    我是水沐,《爱莲说》让我们看到了亭亭净植的植,其释义“植”通“直”,可”立“于万物世间的安然态,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淤泥也不能阻挡我们成为自己、绽放自己的生命力。

    至此,你是否相信万事皆有解法,我们最终会穿越人性的泥潭,去向亭亭净植的”爱莲“态,来绽放我们的生命呢?!那又岂不是如一架航机一般,我们起飞并最终穿越了雷雨风暴的对流层,在平流层中翱翔的自由航行态呢?

    同愿你也拥有这游刃有余、自由切换的能力,感受到更多生命中的富足与美好,就此穿越人性的泥潭,去向亭亭净【直】,享受在我们由内而外自建的天堂体验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穿越人性的泥潭,亭亭净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gl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