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QQ群,一位高中生问我由董卿老师主持的节目《朗读者》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我说是一个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节目。这个回答似乎很简要,但事实确实如此。他又说《朗读者》出第二季了,第二季的第一期还请了实力演员张一山,所以他对这个节目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二期,如果没有记错的话,2017年4月份我开始关注这个节目,当时还是第一季。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继续关注,所以当时听说出了第二季,其实心里挺惊讶的。
张一山是一位既有才华,又有颜值的男演员,所以对其非常喜爱。于是冲着他,我又去看了《朗读者》这个节目。而他朗读的内容是《追风筝的人》的经典情节——风筝比赛。当时我看到了演员张一山朗读《追风筝的人》的时候,便莫名的泪目了。
流泪是因为这部小说对我来说很有意义。《追风筝的人》是我接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我第一次因为情节而落泪的长篇小说;是我仅用三天时间读完的长篇小说。
基于以上内容,我便决定写下这篇文章。
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出版于2003年,时间跨度较大,距离现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但是我相信大部分读者还未曾接触过它,甚至连名字也未曾听说,所以在这里把内容介绍一下。
阿米尔与哈桑是好朋友,他们生活在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阿米尔的家在那可谓富甲一方。阿米尔是少爷,哈桑与他的父亲是阿米尔家的仆人。
哈桑与阿米尔虽说是朋友,但是阿米尔一般都不与他玩,只有等家里没有客人来,阿米尔才会与哈桑玩耍,有时还嘲笑哈桑没文化。正是这么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在别人欺负阿米尔的时候,一直护着他。
阿米尔的行为常常让其父亲指责。一次偶然的机会,阿米尔偷听到他的父亲与管家在书房里谈话,他父亲说:“一个不能为自己负责任的人,将来定是个懦夫!”这个懦夫指的正是阿米尔,因为他一直受哈桑的保护。
后来喀布尔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风筝比赛,哈桑为了让少爷阿米尔夺冠,不肯把风筝交给恶霸拉塞夫,于是他被拉塞夫蹂躏了。而阿米尔当时在场,只是眼睁睁地看着,无动于衷。
后来的阿米尔每每见到哈桑都感到愧疚。于是为了赶走哈桑,阿米尔在他生日的晚上,把父亲送的生日礼物手表偷偷地藏在了哈桑的枕头下。阿米尔告诉其父亲说哈桑偷了他的生日礼物,要他把哈桑与他的父亲赶走。没想到阿米尔的父亲信任哈桑不会做这种事,执意要挽留他们父子二人,但最终都被哈桑的父亲给谢绝了。后来哈桑与他的父亲就离开了这里。
1975年,苏联攻打阿富汗,阿富汗陷入一片混乱,阿米尔与他的父亲为了躲避战争带来的灾难,决定移民到美国。在美国,阿米尔娶了索拉雅为妻,他的父亲也在美国离世了。
多年之后,在巴基斯坦的拉辛汗给了少爷阿米尔写了一封信,叫他前往巴基斯坦找他,有重要的事情找他。随后阿米尔在拉辛汗那里得到了哈桑的信,得知了哈桑也取妻生子了,儿子在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要阿米尔去养育他。拉辛汗告诉阿米尔,他的父亲因酒醉与莎娜芭发生了关系,生下了私生子哈桑,所以哈桑算是你的弟弟。
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在阿富汗有很多儿童,但他们却没有童年。”此时的阿富汗已是一片狼藉。在法里德的陪伴下,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此时的索拉博与哈桑一样,被恶霸阿塞夫蹂躏了。当阿米尔看到索拉博的被阿塞夫欺负时,没有视而不见,而是挺身相助,最后被阿塞夫打得……好在索拉博的弹弓技术与其父一样精湛,才让阿米尔逃过这一劫。到最后,索拉博也移民到了美国,与阿米尔一家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在陪同索拉博放风筝的时候,阿米尔喊出了“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也是本部小说的经典名句。这句话在本部小说共有三个人说过,分别是哈桑、阿里德、阿米尔。
为你,千千万万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难逃脱《追风筝的人》中的情节。
高中生涯的某一个晚上,那晚风很大。我的一个同学与其他同学发生了口角,被他们打伤了。而他的两个好友,并没有前去帮忙,而是在一旁看热闹。当老师问起这件事,说他俩当时有没有去劝架,他们却说有。大都数人都是欺软怕硬的,因为这些人很聪明。所以这便是我小说《朋友啊》的写作背景。
《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让我们感受到了阿米尔的成长,哈桑的大爱,索拉雅的宽容……所以希望读者可以前去欣赏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