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在《观经》中最重要的交待

《观经》的流通文: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也就是花落莲成、废权立实的地方。
整部《观经》,不论它再怎么深奥,我们再怎么愚痴,不能了解那么深奥的教理,可是我们如果掌握住释迦牟尼佛交代阿难的话,而依教奉行,那整部《观无量寿经》我们就通通掌握到了。
反之,即使定散十六观从头到尾都非常透彻,也能讲,甚至也能观想,但是释迦牟尼佛最后所交代的这段经文忽略掉了,那可以说,等于没有看过《观经》,不知道《观经》。因为宗旨不明、核心不知,真实的地方没有吸收到,所吸收的只是方便,等于是还在半途。
可见,懂得这段话是多么的重要。
三经皆讲持名念佛
“汝好持是语”这个“好”,有一种尊重、恭敬、不轻慢的含意,有一种专心一意、无二、无我、不旁杂、不间断的那种含意,所以说“好持”。
“好持是语”:好持这一句话。这一句话是哪一句话呢?就是“持无量寿佛名”,就是这一句话。
持名,持名念佛,持无量寿佛名,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跟第十八愿“乃至十念”是一致的。
同时,也是跟《阿弥陀经》所讲的“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是一致的,若一日、若七日、若七年、若七十年,乃至尽一辈子,都去执持名号。
这里讲的“持无量寿佛名”,《阿弥陀经》所讲的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不只是文字上一致,内容也是一致的。
所以,这一段话非常重要。
以善导大师为标准
读《观无量寿经》,我们不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去解释它,必须有祖师的传承。自古以来,最被崇奉的解释《观无量寿经》的祖师,就是善导大师。
善导大师所写的《观经四帖疏》是解释《观无量寿经》的标准,任何对《观无量寿经》的解释,都不可以跟善导大师所写的《四帖疏》不一致,甚至相反。
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所示现的,所以,善导大师的语言,就像佛说的。因此,《观经四帖疏》被崇奉之尊高,就好像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经典那般,既不可增加,也不可减少。
善导大师怎么样说,就要怎么样去理解、怎么样去奉行。
定散二门入一向专称
那么,善导大师是怎样解释的呢?
善导大师说: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这一段文很短,意义非常显明,而且是斩钉截铁。善导大师在这里说: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上来”就是前边,前边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十三种定观,以及三福九品,总共十六观,这叫做“定观”。这“定散两门”是前面所说的,依照这个去修,都有利益,回向也能往生。
可是,比这更有利益的,而且是绝对利益,又是阿弥陀佛的本心、本意、本怀的,不在这定散两门,而是在“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所以,善导大师说:“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前面虽然说定散两门的十六观,可是如果从阿弥陀佛的本愿、根本愿——念佛往生来看,阿弥陀佛的心,是要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所以,“望佛本愿”就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就是阿弥陀佛根本的愿。离开了根本,枝、干、花、叶都会枯萎。有根本才能生长,根本是一切发展、成就的来源。
•慧净上人
——《净土三经一论大意》P45-4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