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
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鹤勒那尊者(禅宗二十三祖)
一法一切法,一切一法摄;
吾身非有无,何分一切塔?
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
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
傅大士(南梁)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
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
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
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决定是有@,不见其形,
身内居停,面门出入,
应物随形,非去来今。
注:@指佛性决定是有。
南岳慧思禅师(南北朝)
道源不远,性海非遥;
但向己求,莫从他觅;
觅即不得,得亦不真。
六祖惠能大师(唐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无尽藏比丘尼(唐朝)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百丈怀海禅师(唐朝)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香严智闲禅师(唐朝)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南泉普愿禅师(唐朝)
道不属知,不属不知;
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
洞山良价禅师(唐朝)
一、经典开示
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而出入。
二、《过水颂》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不是我,我今正是渠;
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司空本净禅师(唐朝)
(一)
道体本无修,不修自合道;
若起修道心,此人不会道。
(二)
推真真无相,穷妄妄无形;
返观推穷心,知心亦假名。
(三)
视生如在梦,梦里实是闹;
忽觉万事休,还同睡时悟。
注:梦境三醒
(一)万法唯心;
(二)诸法空相;
(三)一切法不生不灭。
大珠和尚(唐朝)
心无起灭,对境寂然,一切时中,毕竟空寂,即是常不离佛。
问:云何为顿悟?
答:顿者,顿除妄念;
悟者,悟无所得,
庞蕴居士(唐朝)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德韶国师(唐末)
所以古人道:若欠一法,不成法身;若剩一法,不成法身;若有一法,不成法身;若无一法,不成法身。此是般若之真宗也。
通玄峰顶,不识人间;
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永明延寿禅师(唐五代)
自古佛祖,心心相授,只教你执定金刚王宝剑,斩断一切所知、所见、所闻、所觉、所悟,只剩下这赤条条、光裸裸、一尘不染、一丝不挂的便大事了毕。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化人问幻士,谷响答泉声;
欲达吾宗旨,泥牛水上行。
玄妙师备禅师(唐五代)
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
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灵云志勤禅师(唐五代)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雪窦重显禅师(北宋)
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
普润禅师(南宋)《六即佛颂》
一、理即佛
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
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
二、名字即佛
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
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
三、观行即佛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
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四、相似即佛
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
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
五、分证即佛
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
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
六、究竟即佛
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
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
无门慧开禅师(宋朝)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张无尽(宋朝)
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
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
道川禅师(南宋)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
如何言不会,衹为太分明。
憨山大师(明末)
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倶洞彻;
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
善导大师(净宗第二祖)
弘誓多门四十八,偏标念佛最为亲;
人能念佛佛还念,专心想佛佛知人。
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何者?上三品是遇大凡夫,中三品是遇小凡夫,下三品是遇恶凡夫。
注:“大”指大乘,“小”指小乘。
莲池大师(净宗第八祖)
念佛就是于众生生死切近处(妄心)作最亲切、最简易的转换。
着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
蕅益大师(净宗第九祖)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非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法。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
行策大师(净宗第十祖)
佛是本觉之理,念是始觉之智。故知正念佛时,始本会合,理智冥契。
省庵大师(净宗十一祖)
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
心随诸佛往生去,无来去中事宛然。
彻悟大师(净宗第十二祖)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
我念弥陀佛念我,天然父子两相投。
要做莲池自在人,娑婆肯更惹红尘;
心神早送归安养,此地空余镜里身。
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
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印光大师(净宗第十三祖)
活泼泼应诸法相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了诸境而了无一物。语其用,如旭日东升,圆明朗彻;语其体,犹皓月西落,清净寂然。即照即寂,即寂即照,双存双泯,绝待圆融。譬如雪覆千山,海吞万象,唯是一色,了无异味。论其益,现在未离娑婆,常预海会;临终则一登上品,顿证佛乘。唯有家里人,方知家里事;语于门外汉,遭谤定无疑。
即使大彻大悟、断惑证真之人,亦须回向往生,以期圆证法身,速成佛果。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
不往生西方,将来必堕恶道。
往生所得之利益,比得道更大。
末世凡夫,欲证圣果,
不依净土,皆属狂妄。
万境本闲,唯心自闹;
心若不生,境自如如。
——印祖依古德
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恋;
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虚云老和尚(清道光)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倓虚法师(清光绪)
眼观青山数十里,青山内外皆自己;
只因自己不相识,不识己者是自己。
弘一法师(清光绪)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夏莲居老居士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宣化上人
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办;
对境若不识,还需从头练。
我从虚空来,回到虚空去。
元音老人
(《恒河大手印》精华录)
起灭、自灭、定灭,皆是妄念自灭,随妄本净。此灭解相,即自解脱现量唯一之要,亦即自性大圆满殊胜法门不共之要妙。
具此要妙,无论所生是何烦恼妄念,皆显为法身:妄念尽为智慧,逆缘成为助伴,烦恼成为道行,不舍轮回而住清净,解脱染净缠缚,无功用修正而任运也。
![](https://img.haomeiwen.com/i3975580/27504363800cdc4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975580/cc54976e110db8a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975580/d5c6ae94d0785c5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