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尖耳朵爱吃肉
曾经听过一个说法,孩子最终会变成父母的样子。
年少时嫌弃妈妈的臃肿和市侩,终于有一天,在和伴侣的争吵中,发现原来自己也是那样的人。小时候厌恶爸爸的暴躁和冷漠,终于有一天,自己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爱的人。
哭泣、嘶吼、互相指责谩骂,童年的阴影从我们父辈身上传递下来。一句“你跟你妈/爸一样!”,不知揭开多少人的伤疤。最为恐惧的是,好像我们受到了诅咒,越是尽力避免,却在亲密关系中一再重演父辈争吵的场景,好像成了摆脱不了的命运。
然而好消息是,这样糟糕的沟通方式既然是习得的,就有办法习得新的、好的沟通方式。换句话说,“魔咒”并不是不是不可以打破的,我们有无限的潜能去改写自己的命运。
藏在言语中的陷阱
既然要说良好的沟通方式,就先要定性在亲密关系中,什么是不好的沟通方式。沟通的目的主要是使对方理解我们的想法,不能达到了这个目的,就是不好的沟通。快来看看藏在言语中的,都有哪些陷阱吧。
回想小时候看父母吵架的情形,比较常见的模板就是,“今天你做了某某事很糟糕”,对方反唇相讥“还说我,上次你妈来你……”,“你每次都挑我妈的错,你总是……”。我们发现吵架的原因通常是一件小事,但是往往吵到最后双方的焦点发生了转移。
这是典型的“东拉西扯式”沟通,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没办法抓住重点,最终越扯越远。这要搁小学,绝对是会被语文老师教育的,可惜的是当年做了那么多“把握中心思想”的作文题,却没能学会应用在生活中,好好说话。
也许你会说,“我不是故意想这样的,只是说着说着就……”。是的,有时候我们会控制不住自己,打断对方的说话。都知道打断是不礼貌的,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是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一个原因是,我们以为我们已经完全弄明白对方要说什么了,因此在心里替对方说完了他的话,然后就理所当然的接下去了。
仔细想一想,你真的弄懂了对方的意思吗?即使是最为熟悉的伴侣,有着各种各样的默契,也没有办法每一次都想到一起去。当你觉得你完全知道对方的想法和要说的话时,你可能已经陷入了一种过度自信中,你使用了“读心术”,却没有倾听对方。
打断别人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觉得受到了“攻击”,所以我们“还击”回去。我们可以发现,在一段不畅通的对话中,经常是“对人不对事”的。明明只是忘记洗碗,可我们张口就是“你怎么这么懒”,对一件事的不满被转移到对这个人的不满上。一个充满恶意的标签被贴在身上,对方当然会觉得受到了攻击。继而双方的谈话变成一种互相攻击。
东拉西扯,打断对方,不愿倾听,攻击性措辞,都会带来不好的沟通。
打破沟通魔咒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一次次有意识无意识的对话练习,我们逐渐形成了我们的沟通风格。即使改变很难,但只要刻意练习,我们还是可以习得新的沟通风格。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愤怒时我们很容易把宣泄带进沟通,导致沟通的失效。所以首先需要平静下来,当你确信自己不会失控,在进行沟通。当你开始就这件事讨论时,最好使用“行为描述”的措辞,正确的行为描述通常是客观的,具有针对性而不是普遍性的。
举个例子,当你被伴侣打断时,你很愤怒,因此你很可能会说“你总是打断我,从来不让我把话说完”。这句话中,“总是”和“从来”两个词代表的事普遍的,一贯的特性,表示“你具有这样的特性,你是这样一个人”。于是言语就变得有攻击性了。
这里介绍正确的做法,我们使用XYZ公式进行表述。这个公式并不难,它代表着,当你在Y情况下做X事时,我感到Z。回到刚刚的例子,我们用XYZ公式表示为,“当我说话时,你打断我,我感到不开心”。把重心放在“我的感受”上,可以避免我们做出“对你定性”的事。
然而在实践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完全控制不住自己”,于是酝酿好的一肚子话在对方张口的一瞬间忘得一干二净,从前那些不耐烦、破口大骂卷土重来,精心做的努力忘得一干二净。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吵架,并不是因为我们想吵,而是因为我们想让对方听到自己的声音,明白自己的感受。如果对方表示抗拒,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实现,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会反复就着这个问题争吵。这也是为什么一吵架就会“翻旧账”的原因——几年、几十年前的愤怒和委屈没有被倾听到,它依旧在寻找一个宣泄口。
我们需要人陪伴,是因为我们有亲密的需求,我们需要被理解被肯定被抚慰。这也是当初选择和伴侣在一起的原因。对你的伴侣而言,也是一样。彼此都需要被理解,然而彼此又都积攒了太多的愤怒和委屈,于是每个人都开始表达抗拒攻击。
然而要想关系继续发展,总得有一个人先放下怨恨,主动去肯定和理解对方——我希望,那个人是你。打破魔咒这件事,你不能期待事情会自己变好,你得主动出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的,化解坚冰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是如果你想反复重演你爸你妈吵架的样子,并且这样过一辈子或者就此掰了,大可以不作出任何一点努力。
总结一下,要想避免重复父辈的沟通魔咒,我们需要在沟通前先平复心情,然后不带主观色彩向伴侣描述行为(XYZ公式是一个好用的模式),随时理解随时倾听,不断尊重和肯定伴侣。道理终究是纸面上的道理,只有践行出来,才是过好这一生的利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