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见这张图片就给了我很深的震撼。这是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沧桑,让岁月的疤刻在心上。又是怎样的恣意昂扬,让自己活成了风景,同时成了人类追逐梦想的标本。我们一眼就能读懂它的真心,它的丰盛,它的不遗余力。它就站在那里,告诉我们什么是奇迹!
第一次对树有思考,还是很小的时候,记得在绵绵的秋雨里,披着雨披蹬着车,看着路边一棵棵杨树瞪着一只只怪兽般的眼睛,心里凄惶无比,身上也禁不住瑟瑟发抖!以致多年来都没办法喜欢上杨树,再加上杨棉与柳絮漫舞,掩面闭眼的妖娆,更是不喜。尽管儿时有串杨叶的美好,还是无法释怀。如今看了这棵树,似乎才开始对树有了新的理解。树,给人收获,给人绿色,活着站立的姿态就是一道风景。在地平线上,在风中昂扬,有树的精神,抗得住狂风,耐得住孤独,才能成为别人的依靠。一圈圈年轮,诉说着岁月沧桑,即使老去,也会成为栋梁。
做人就应该活成树的姿态,正如三毛《说给自己听》的一段话:“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这是怎样的恣意洒脱,又是怎样的落寞。
后来读了余秋雨的《我本是树》,描述了苗寨村民“生也一棵树,死也一棵树”的朴素想法和做法。是说,孩子一出生,立即由父母亲为他种一棵树。今后,这棵树就与他生死相依,不离不弃,一起变老。当这个人死了,村人就把这棵树砍了,取其中四段,保留树皮,裹着他的遗体埋在密林深处的泥土里,再在上面种一棵树。没有坟头和墓碑,只有这么一棵常青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这里没有丝毫悲哀,后人则是在树上挂满藤花祭奠。这是怎样的浪漫,也是对生命本质的突破性发言。我开始对这种信仰神往……只是不知道三毛生前是否去过苗寨?她为了心中的橄榄树,踏遍万水千山,去过撒哈拉,也丈量了海角天涯,想必是去过的,才有着苗寨人一样朴素的活法。
做人就应该活成树的姿态,岁月未存慈悲,愿你我始终不疑真心,所有热爱的就要不遗余力。很喜欢黄碧云的那句话:如果有天我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的丰盛。
是啊,力量有很多种,心平气和的那种最坚定,一如站立着永恒,在空中飞扬的树,活的那般丰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