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众多阅读最兴奋的一本书,书名《经济学的著名寓言》,反洗脑神书经济学最佳反方辩友~~
书里前言就很吸引人,其中技术封锁的案例,我只知道QWERTY在克里斯托夫设计后,很多人诟病其效率不合理。但是由于更换成本过大,所以没人去改良创新。但本书提出,其实键盘本身小部分差异并不会影响输入速度。而且实验中德沃夏克的新键盘比其效率高的测试本身就不合理,不具科学性。
其次国外研究者一直提出中国流行佃田制度是很影响社会生产提升,毕竟无论生产多少都要交30%,很多农民会在达到一定的产量后消极生产。而租赁制的英国,农民只用交固定的租金。这样只要超出租金所有超出都归农户,农户会解放生产力。但是张五常教授的报告中指出,佃田制度下,地主会根据前一年农户的情况,调整他是否能够继续租田,分到好田。所以这种制度并不会影响农户的积极性。
还有很多其他的经典经济学寓言故事,我们都是凭着讲述者的描述来判断其有道理,然后总结出各种并无道理的结论来指导我们的经济工作或是生活。我们只是急于给我们的失败找一个答案。
前两天熬夜看完《大象地而坐》,真长。我不太相信这电影会在国内上映,感觉甚至会遭遇封杀。全片从头到尾充满绝望,只结尾比小说稍微光亮些。观影中我切实能感受到导演对这个世界的不满无奈,似乎懂得他为何要用生命坚守他的3个半小时的时长。电影已如此绝望,真实世界待也无半点对他的支持,可能他的遭遇虽没电影中血腥,但是更加窘迫,所以他选择了死亡。真难,也许只有新导演才能拍出这么青涩直白的电影,也许熬过去他会成为许鞍华一样的大导演。看完立刻做噩梦的我,我并不推荐大多数人观看,愿天堂善待导演。
电影中最后讲逃避生活的四个主角都想去看满洲里坐着的大象,以为在哪里,他们能够找到接下来的路。但是其中一个人突然不想去了,他说如果不去可能那里就是答案,但是如果真去了可能一切都不一样。
所以人,是一定要给自己找一个理想中的答案才能脱离现世好好生活么。
所以选择离职、选择考研、选择创业。选择回乡、选择出国、选择结婚,选择买房?
除了《大象席地而坐》这周我还看了一部电影叫《孪生陌生人》,讲述的是三胞胎分别被不同的家长领养,而后发现竟然有一个机构在研究双胞胎、三胞胎被分离后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把人作为小白鼠进行研究。这片我觉得拍的不好,前段喜剧,中段抨击,后段有充满了对这个实验结果的渴望。
这不由的让人想起这周著名的基因实验,敲掉新生儿的某些基因让他们以后可以不再患有艾滋病。
当然抨击的文章数不胜数,各种道德面、社会面、科学面抨击。
只是,如果未来有全套让那你的后代通过改变基因变得更好的方法,如你喜爱的明星美丽,拥有运动员的体魄,科学家的头脑,且没有坏处。虽然价格高昂,但是你有这笔财富,你会去偷偷选择么?
答案,有时候只是我们想给自己贴上的一个标签
台湾同性恋公投举行,就有朋友硬吹台湾公投多好。但我总觉得知识素质达不到一定水准,还不是哪个大佬占据先机演讲好哪方就会获胜。公民暴政还不如独裁专政,先搞清各国公投区别再评价湾湾比较好。德国选出希特勒之后,这么多年国家有公投制度,可是没有再开启一次公投。
我所知的最有效率的组织机构,依旧还是一两个聪明人做决定,剩下的人积极执行就好。只是我们谁愿意做只是个执行者呢?
近年总是提匠人精神,其实不过是做好自己的岗位吧。可是你愿意慢下来停下来么?
人总是想要自己更好吧。
愿你的生活悠然自得~
去夜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