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提到顾远老师的分享课,他一直致力于教育创新的研究,这次跟我们分享的也是这方面的话题——《教育创新/教育的进化过程/教育新范式》
他首先抛出了常见的关于创造力和创新力的五个常见误解:
1.创造力和创新力是少数天才才具有的能力吗?
2.创造力是天生的,后天无法学习?
3.创新是创造全新的东西吗?
4.创新就是想出一个好的点子吗?
5.创新一定要高科技吗?
答案都是否定的:
1.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只要有机会,不论儿童还是成人都能表现出来,多次实验已验证。
2.创造力是随教育年限的升高而降低的,但教师和父母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要鼓励孩子试错,要给孩子适当的认可。
3.只要与前人有不同的就是创新。
4.创新不仅仅是一个好的点子,一定要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设计和投入。就比如,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并非仅仅电灯,还涉及到整个电力系统的运作。
5.万物皆可创造,创新力的培养一定要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时光;发现并界定问题是创新的第一步。



顾老师特别强调,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人,最终的教育目的一定是要让孩子有和自己、社会、他人和世界相处的能力,充分融入这个世界,接纳自己和他人,那么他的各项发展才是完善的,健康的,他在成为一个有活力的生命体的时候才能创造出更多。
既然教育的内容指向有了变化,应当更多指向创造力的培养,那么作为教师和学校方面,我们的教育范式也应当作出改变。以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灌输和学生大量的反复训练是无意义的。我们就一定要关注有意义的学习,打破和重塑角色关系,要记住,在自由的教育中,学生是一个有无限发展潜能的个体。我们要打破有限的学习时空,对有限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也要敢于对一切进行质疑。我们的态度,往往影响着学生的态度,就比如想要学生善于提问,我们自己是首先要做到会提问的。在往后的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学会质疑,一切都是可以被质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