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世界» 通往自我的曲折道路
作者: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标题:自己认识到的不见得是真的
精华1. 在一次大战以前,我的生活始终充满着莫名的临时感,我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对自己说,这并不是我真正要的—在写作方面,我只是将它当作真正创作前的试笔,...。因此,我年轻时并不是很有责任感的人,花起钱来毫无顾忌,无论是创作还是享乐,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体验。...我有意识地避免自己在维也纳定居下来,这样就免得在情感上和一个地方割舍。
启示1➤ 神秘的置身事外的生活理念,其实是能够帮助自己在每次遇到损失和被迫分离时,都能多了几分泰然。
.
精华2. 我最关注的是艺术品的诞生过程,无论是从传记还是心理的角度,都引起我及大的兴趣。一句诗词、一段旋律,借由字迹的定型,从一位天才不可见的想像和直觉之中化作尘世中的一分子,这个最最神秘的转化瞬间,除了在大师们殚精竭虑、冥思玄想写下的原稿上,还会在什么地方更可琢磨,更可体味呢?
启示2➤ 信奉歌德的话:"为了充分领会伟大的作品,我们不仅要看到它们最终成型的样子,还必须仔细倾听它们在形成过程中发出的声音。"游历时如果有某项作品让我很喜欢,我会仔细去参与作者创作的过程,例如,收藏他的手稿或创作碎片。我可以对着这样一张天书般的旧手稿、看似孤寂的颜料纸张,入迷地看上半天。不然,我根本就没有了解自己的喜欢感知,也不能称得上去用心了解这位作者。
.
精华3. 我笔下的主人公都是历经苦难的人,而不是凭借自己的武力和明确的野心位别人造成痛苦的人。...我明白,别人会以为我在讲鬼故事。...在戏剧创作过程中,几位演员接连去世,对我的人生方向毫无疑问产生了影响。如果当时二十六岁的我,处女剧作在柏林上演,我将借由他们二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一夜成名(这样的名声可能来的太快),而不再有时间慢慢学习,逐渐了解世界。...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不过,一个人只会在非常年轻的时候才把偶然的事件和命运划上等号。
启示3➤史蒂芬・茨威格之«当群星闪耀时»,也是值得深入精读的作品,会开启读者的感知能力。
【小结】
我在进入这篇阅读前的思考是,以为作者想透过这篇传递强健自我意识的过程。因为在太平盛世篇幅是看到作者被父亲神秘的骄傲性格影响,在意外界评价是他的内心牵制,但阅读后居然发现,他并不是把自己作为中心成长的人。而是透过与他交往的朋友、参观别人的成长、阴错阳差走过的失败,逐渐去迎向自己那越来越显得清晰的自我。
他这样的描述是成功的。因为我从他的笔法中感知到过程中的诚实沉浸与细致体贴。他让我促发去放下汲汲追求个人成长的执着,转向感应刚刚身边发生了什么?例如每天五点天刚亮就有一群草坪养护师傅几位坐在大草坪上开始他们的一天。竟然早餐就只是,嘴上的那根菸...但是他们都很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反省持续加深。更震惊的是,如果自我反问要写"通往自我的曲折道路"这类的议题,想必就是落于俗套去写怎么传递我感知到自我成长的自言自语。这其实非常不负责!因为自己认识到的不见得是真的。
何不再多加谦卑地看看周遭的世界,用心纪录、用心去聆听他人的故事。这样才会像是史蒂芬・茨威格这篇給的结语:
"我终于明白,一个人真正的生活道路是他内心决定的,无论我们的道路偏离愿望多远,无论这种偏离是多么莫名其妙而没有意义,它最终还是会把我们引向我们那看不见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