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

作者: 蚊子电影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12:09 被阅读0次

刚刚看了票房榜,《流浪地球》票房已经接近30亿了,是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票房总和,毫无疑问, 《流浪地球》已经成为了今年春季档最大的赢家。巨大的成功自然伴随着巨大的争议,越来越多的负面评价开始出现在网络之上,不由得让我思考,到底是这部电影出了问题,还是观众们的观点出现了问题。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想必很多人误解了这句话的意义,当然也有可能从来没有听过这句话,但是所作所为却朝着这句话相反的方向一去不复返。看了网上的一些负面评价,看得居多的是科大码字圈里面的所谓影评,有意思的是,其中十之七八对《流浪地球》持负面评价,而反驳的理由无非就是其中的科学设定实在不科学,并将电影的特效和美国对比下得出目前中国的特效实在是不如美国。我真的觉得很奇怪,是什么样的心理能够得出这样的评价。首先是关于科学的问题,作为一个科大学理工科出身的,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超过普通人很多,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出《流浪地球》里面很多不符合科学的地方,但是,即然能够在《流浪地球》里面找到,同样,我也能够在他们所推崇的好莱坞科幻大片里面找到,鸡蛋里面挑骨头这种事情任何人做起来都会是极为简单的,但是这毕竟仅仅只是部电影而已。其次,他们说中国的特效比不上美国的科幻片,可是事实真的这样吗?就像我再之前说《大黄蜂》的时候提到的迈克尔贝工作室,以及卡梅隆的工作室,这两个工作室的特效水平可以说是代表了美国的最高水准,然而这样高水准的特效都是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激发出来,即便目前《流浪地球》团队的特效还很稚嫩,但是特效水平并不像其他工业一样有着物理隔绝,不过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为什么我们不能对自己的特效团队保有充分的信心呢?

作为一个大刘的忠实粉丝,从高中开始看《科幻世界》,到大学的时候把大刘几乎所有的作品都看了一遍,当然只有《三体》是长篇作品,《球状闪电》算是中篇作品,其余的都不过是一个小时就能看完的消遣佳作,而《流浪地球》正是这些消遣之作里面一部比较有特色的小说。有意思的是,在看完这部电影准备离开的时候,遇到了高中同学带着妹子去看这部电影,刚好碰到他们正在讨论剧情,结果他上来就说“电影还是和原著很像的。”当时我就懵逼了,可以说这部电影除了借用了“流浪地球”这个概念之外和原著几乎没有相似的地方,为了泡妹子的话或许应该花上半个小时看一下原著再来评价吧。同样,我这个浙江大学毕业的同学还在评价这部电影的时候加上了“硬”字,我想,大概就是这个“硬”字给《流浪地球》带来了太多的负面评价吧,作为一部商业科幻片,票房获取力上非常硬,但是作为一部讲道理的科幻片,他的硬度就不那么充分了。

大刘的作品,其实和国外的科幻片在内涵上有极大的相似处,“他们都是通过借助科幻片脱离于现实的假定,来讨论人性的变化。”这点,无论是在《三体》还是《基地》中都得到了明显的体现。作为一个原著党,小说里面最精彩的部分正是对人性的探讨,在地球流浪的过程中,人们再也不相信之前的科学家花了无数的心血建立的科学模型,反而相信最原始的望远镜等粗陋的道具,从而决定推翻科学家们的统治,当五千个人冻死在荒原之上时,太阳光弧爆发的那一刻,人们才知道了自己的愚昧。写道这里的时候,不禁觉得,那么个对《流浪地球》充满着浅显的负面评价的人们,就像那些自以为阴谋论的无知群众,怂恿着,撺掇着,高耸着,沸腾着,把自己和自己讨厌的东西一起送入死亡的冰原。

写道这里,才觉得,电影的故事似乎远远没有现实之中关于这部电影的故事来得更加的精彩,没想到在那么多高学历的人们中,充斥着“唯美国技术优”的,“硬科幻鼻祖”的,难以置信。其实,电影就是电影,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回到电影本身来,《流浪地球》无法承担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没必要去背负那么个不应该承担的骂名,他的成败不出几年自然会有公论。

最后,来简单说一说电影吧,电影讲的是地球在流浪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危机,人类到底是选择相信数据还是相信希望,电影的主人公选择了相信希望,从而将人们从这个危机里面解脱出来,地球的所有人民获得了新生。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影,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他的特效制作以及科幻立意都已经达到了科幻片最优秀的位置,是一部值得去电影院看的电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流浪地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ca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