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
宝贝儿子好!
你的关键词:期待喉痛转好、郝校抚额不烧、晚间学习力展、数学我型我创、妈读历史几天、五千年有两册、华杉儒家之孝、生前逝后有道。
妹妹关键词:午餐丸发抬眼、大米土豆肉块、下午绘画直腰、三层黄墙红塔、我型我创数器、头齐郝校肩膀。
爸爸关键词:下午得空十二、亭到牡丹园跑、听书纳尔瓦典、文字笔记细学、你好焦虑分子、樊登扩展常道、晚读华杉论语、鹏山好的教育、整本经典诵读、语文貌似刊物、牡丹晨跑十公、妮听华杉论孝。
昨天中午饭后,爸爸读了一遍,前天早上读过两遍的,《华杉讲透论语》中,华杉老师对“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这一句的解析。
具体如下,樊迟跟着孔子,在舞雩台游玩,问老师:“敢问崇德、修慝、辨惑。”
“崇德”中的“崇”,是推崇,是增加。
“修慝”,“慝”(te),上面一个匿,下面一个心,把心藏匿起来,指心里的私心邪念。
樊迟是问老师:怎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怎样去除心中的邪念?怎样辨别迷惑?
“善哉问!”问得好!
孔子说:“先事后得,非崇德与?”。先做事,后计得,不就是崇德吗?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问收获,是问不来的。收获来自于耕耘,唯有耕耘可问,收获不可问。
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就是不要急于成功。因为成功很简单,主要靠时间。一万小时定律,时间到,成果就到。
成果不到怎么办?儒家也有答案:“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能派得上用场,就好好践行。派不上用场,就藏到心中。
这和崇德有什么关系呢?张居正老师一句话,就说透了,一心不可二用!
如果你做一件事,马上就要计其得,你只惦记着“得”,就惦记不了那“事”,那“事”就干不好!
私心一起,德就崇不了。私心一起,别人看你,如见肝肺然,能把你给看透了,那得,也得不着。因为人家也很紧张,要跟你计得,干脆算了,不跟你弄了。
反过来,如果不计得失,只计做事,则本心至善,心志专一,不遗余力,日日不断之功,其功可成,日日不断之善,其德日积而不自知,这就是崇德之事!
华杉老师这段讲解,足以化解我们,日常生活中,太多的私心愤愿。
接着,孔子说,“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专攻击自己的过失,不去攻击别人的过失,不就清除了邪念了吗?
我们的邪念,主要是不能正确对待他人,同时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什么事,都是别人的错;什么问题,都是别人在害我。一说什么,都是别人缺德。他缺德,你着什么急呢?他缺钱,你也没替他着急啊?你着急的,应该是自己缺德啊!
华杉老师这段分析,字字诛心。我们的确需要,在日用常行中,多补补德了。
最后说“辨惑”。“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惑在哪儿?“惑”,都不是智力的事儿,是情绪的事儿。冷静的时候,啥事都明白,情绪一上来,一时愤恨,都恨不得“激情杀人”,不顾别人,不顾自己,也不顾家里还有父母妻儿,这就是最大的“惑”。
关于情绪,华杉老师引用了,下面这段故事。
蹇(jiǎn)叔劝谏秦穆公,霸天下者有三戒,不要贪心,不要愤恨,不要急躁。越贪心,失去越多;越愤恨,灾难越多;越急躁,摔跟头越多。哪头大,哪头小,算清楚,就不会贪;将心比心,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想想,就不会愤恨。轻重缓急掂量清楚,就不会急躁。这三条戒掉了,霸业就近了。
华杉老师最后用了一句,恨不得,恨不得,恨,就不得。
以此共勉!
傍晚,爸爸抽空到绿道,补跑了十二公里。
晚上回家后,爸爸和妈妈吃了少许晚餐,就开始各自忙碌了。
最近,妈妈爱读的书,是《上下五千年》,爱听的课,也是《上下五千年》。相信,随着咱们各自的积累,在历史这个纬度,咱们的共同话语,会越来越多。
在妈妈听历史的时候,爸爸拿着《华杉讲透论语》和《好的教育》,到卧室读了一个多小时。
鲍鹏山老师,在书中说,如今的语文课本,更像是一本杂志,摒弃了很多,咱们传统学习中的,整本经典阅读。
鲍鹏山老师还介绍了,加拿大的课程中,就没有语文课,对应的是阅读,整本书阅读。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一本接着一本读,然后做一些思考题。
在教育状况发生改变之前,咱们只能,通过不断努力,多读一些,对人生有所启发的书籍。
咱们的人生质量,就取决于自己读书的质量。
这个观点,是樊登老师,在讲《你好,焦虑分子》时,所表达的。
樊登老师引用了一个研究,说咱们的认知,就是由周围,经常接触的几个人决定的。要想突破这个魔咒,真正提高自己的认知,只有去读好书。
咱们共同努力吧!
今早六点,爸爸到牡丹园,和三个跑友,跑了十公里。
七点回家后,妈妈正在卫生间,边忙边听《华杉讲儒家文化》。
妈妈对华杉老师讲的“孝道”,特别认同,竟然连续听了两遍。不得不说,妈妈的学习姿势,实在是太正确了。
有个能坚持学习历史的好妈妈,是你们人生,最好的一个起点。
下午,爸爸会到学校,接你们回家。特别期待,早点看到你们,笑脸如花。
爱你的爸爸!
2022.09.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