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慈悲,从来不只是和颜悦色的赞美鼓励!
‘佛教以慈悲为怀’,
这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口头禅。
然而,
慈悲不是佛教徒的专利,
慈悲是一切众生共有的财富,
人间因为有了慈悲,
生命因此充满了无限的意义;
颠沛的人生岁月里,
因为有了慈悲,
前途才有无限的憧憬。
慈悲之心是万物
所以生生不息的泉源,
慈悲就是佛性,
有了慈悲,
众生因此皆得成佛。
慈悲
也是做人应该具备的条件,
一个人宁可以什么都没有,
但不能没有慈悲!
一个有慈悲心的人,
言行举止都如
阳光、净水、花朵,
可以带给人间光明、清净、欢喜。
慈悲
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当公理正义
遭受无情的打压排挤、
当正人君子
受到无端的毁谤抨击时,
能够挺身而出,
这就是
一种勇敢的、积极的慈悲。
慈悲要有智慧,
慈悲不是一时的恻隐之心,
而是透过公理的感动助人;
慈悲不是热闹的随众起舞,
而是心存正念的服务济人;
慈悲也不是私心的利益亲友,
更不是有所求的惠施于人,
慈悲的最高境界是怨亲平等、
是无我无私。
慈悲是自己身体力行的道德,
不是用来衡量别人的尺度,
真正的慈悲
也不一定是
和颜悦色的赞美鼓励,
有的时候
用金刚之力来降魔伏恶,
更是难行能行的大慈大悲。
社会上有不少人
往往曲解慈悲的含意,
遂让慈悲
由宽恕包容变成姑息纵容,
导致社会失序;
甚至运用不当,
致使慈悲沦为罪恶的温床。
例如:
滥行放生,
反而伤生害命;
滥施金钱,
反而助长贪婪心态等。
因此,
真正的慈悲
必须以智慧为前导,
否则弄巧成拙,
反失善心美意。
慈悲并不是一个定点,
而是情感的不断升华,
《华严经》的
‘但愿众生得离苦,
不为自己求安乐’,
这种
‘以天下之忧为忧,
以天下之乐为乐’的胸怀,
就是慈悲。
天下之事不能尽如人意,
以慈悲行事
难免也有吃亏的时候;
然而,
唯有慈悲,
才能化干戈为玉帛,
消怨怼于无形;
唯有慈悲,
才能广结善缘,
成就事业。
慈悲,
才是人生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宝藏!
——星云大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