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网上提出了题目这样的问题,一看就是尝遍了职场辛酸,想脱离上班命运的人。
其实,很多人都不想上班。每天起早贪黑,还不能自主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很多人不喜欢的。但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然人生就只剩酸甜,没有苦辣了。
调整心态很简单,在业余时间做自己想做的就好。在矛盾和冲突中,逐步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人们小时候,还不能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长大后还要考虑父母和孩子的需求,人这一辈子没几次能完全自己决定的事。当你不能忍受的时候,就发泄吧!
只是,要找到合适的发泄出口。比如以下几种做法:
一、清理内存
1.删掉手机里不常用的APP
现在人们用手机的频率比任何时候都多,很多人不论吃饭、上厕所、出门走路,都在看手机,很多时候我们的时间不知不觉就在手机里浪费了。然后还要感叹工作之外没时间,没时间享受生活,没时间和朋友聊,没时间出去玩。
请先打开手机,留下简单的高频率使用的应用,剩下的删掉。清理手机,也就是清理生活,同意的接着看下一条。
2.整理卧室
家具环境除了客厅就是卧室,但卧室通常是人们睡觉才去的地方,早上起床没时间整理,一团乱就走了,回家窝在沙发里,也没时间管卧室。但好的卧室环境,干净整洁,能够促进睡眠,甚至能吸引你早点上床睡觉。
就像我们会把孩子的卧室布置得温馨一样,把自己的卧室装饰成自己喜欢的风格,这样早早上床,保证充足睡眠,开启新的一天更有动力。精气神足,上班也不会感觉那么累了。
3.发呆、冥想
人们的很多烦恼来自想太多,领导回信息慢,客户的刁难,都在你的反复推敲中被无限放大。大脑需要放空,然后才能快速运转。
4.清理手机联系人
清理手机联系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减少联系人,而是为了帮你回忆那些躺在那里,很久没有联系的人,去斟酌要不要留下他们。
在整理的过程中,不仅是精简你的朋友,也是在整理你的资源。有很多弱联系的人,却不经意间能成为你的救命稻草。
二、整理碎片
1.利用碎片时间发展爱好
有人之所以对工作绝望,是因为它挤占了自己的生活时间,觉得没有生活。其实,工作之外还有很多碎片的时间,可以用来享受生活,学习、娱乐,只是人们习惯了用工作的态度来对待生活而已。
花时间画个精致的妆容,养一盆喜欢的植物,和孩子做一个游戏,出去慢跑一圈,这些并不需要整块的时间,也不需要一起做完。当你有了5分钟的闲暇,你就能浇浇花。当你有了10分钟的时间,你可以给父母打个电话。
2.下班不要想工作
有人说这一点太难了,其实小葵说的是一种状态,就是活在当下的状态。当你在吃饭的时候,就想着这个多么美味,打开你的味蕾,享受这一刻的食物,而不是边吃边想着,还有很多工作没做完。
就像有的人在家里也会接到领导电话,需要工作一样,很难在下班后不去想工作。但我们至少可以保证,在不工作的时候,将大脑放松,不去想工作。这样才能得到休息,不浪费工作之外的时间。
只有休息好了,才会工作好,这样你就不会抱怨,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了。
3.工作细分为沟通、学习、成长和工作
其实,在工作的时候,你也收获了成长,参加培训,也不全是在工作。和别人沟通,也是发展社交关系的一环,把这些当做是你的人脉和知识的积累,不要总是想着这是工作,就不难受了。
三、充电
1.找到职业锚
每个人的工作,都需要找到自己的职业锚。职业锚就是你在职业大海上漂泊的定心丸。你要知道做这份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或者不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有的人是因为工资高,有的人是因为氛围好,还有的人是看重这个公司的发展前景。当你找到你自己的职业锚,就不再容易动摇,也就不会那么累了。
2.激发学习欲望
如果你觉得工作占的时间长,那么一定是觉得枯燥。如果你能有一份工作,可以每天都学到新的知识,都充满未知和新奇,你会不想去么?
你也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些改变,就可以变成自己喜欢的了。
如果你的工作有闲暇时间,不妨学习一下关于工作的专业知识,看一些分享技巧的短视频。如果你的工作很忙,也不要忘了发掘脱离低水平勤奋的可能。比如一个新的程序,就有可能改变你的工作方式。
网上明明有很多窍门,但很多人还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相同的事情,毫无进步。这样的工作,做十年和做一年没有区别,自然就意义感、价值感很低,会越做越累。
3.学会和解
当你的目标很远,但不知道怎么走过去的时候,就会很焦虑。当你遇到工作上的困难,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时候,先放下你内心的完美,原谅自己的不完美。然后把最坏的打算准备好,当你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时,灵感也就迸发了。工作也会顺利很多。
人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先感叹自己怎么这么点背,这么倒霉,为什么倒霉的是自己,却忘了,要分析一下下一次怎么避免,怎么预防类似的问题,下次怎么做得更好。先学会认清楚自己,不要总觉得自己很完美,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慢慢改变自己,这才是快速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不要妄自菲薄,遇到问题就彻底否定自己,和自己和解,认识自己,然后不断改善缺点,人生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