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技术文章选自每周三,在杭州举办的固定线下技术交流活动中,秘猿科技的高级区块链工程师罗超对于 P2P 网络的思考。本文将会首先介绍 P2P 网络定义,以及比特币 P2P 网络,最后给大家讲解秘猿科技「公有许可链 CITA」在网络方面的设计。
P2P 网络综述
P2P 网络中每个节点具有完全相同功能,既提供服务又提供客户端访问。这样做的好处是可扩展性非常强。可以随意增加或者减少节点,对整个网络服务不会有很大影响。P2P 网络和现在 Internet 上大部分网络之间最大区别在于,现在大部分网站是C/S(Client / Server)架构,而 C/S 架构是有一个强依赖。如果中心节点挂掉,Client 节点将无法工作。P2P 和 C/S 架构区别就是 P2P 架构没有一个中心节点,每一个节点其实都是一个小中心,这样网络上只要存在节点,那么整个服务就能继续进行。
比特币 P2P 网络
了解了 P2P 网络的定义之后,接下来开始讲解比特币 P2P 网络。按照顺序,我们从比特币节点启动开始,给大家讲解如何同步到最高高度、出块、转发交易。
节点启动
首先是启动,启动就有一个节点发现的过程。比特币客户端启动时,有四种选择来连接该网络。
1、用命令行强指定链接某个节点,那么就会去连接。
2、如果没有命令行指定,就在本地节点查询是否有存储的、连接过的 IP 地址,如果有就尝试链接。连接不上那么会选择第三步 。
3、如果没有命令行指定也连接不上之前连接过的 IP 地址,那么在比特币每次发版时,在代码里面硬编码了一些 DNS 的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可以理解为我们现在 Internet 里,网址和 IP 对应的服务器。这个服务器本身可能是静态或者是动态的,如果节点查到有相应服务器的话,就向相应地址发起连接请求,如果还不能连接上,那么就到最后一步 。
4、客户端维护了一个活跃节点列表,客户端和他们连接能够获取一些网络的信息 。(这个感觉有点像你实在找不到人求救的时候还能打 110 的固定电话)
这就是比特币网络发现节点的过程,和普通的一些分布式应用节点发现类似,(在版本编码时)都有一个类似注册中心,如果没有直接指定,节点就会向注册中心发起一些查询工作来寻找可以连接的节点。
查询到可连接 IP 后
那么下一步,本地节点如果已经链接到可用的 IP 时候,会做什么?
首先,比特币知道 IP 时,将对远端节点发送 Version 消息,里面会有自己客户端的型号、版本号、类型(轻节点、全节点或者验证节点)。远端节点收到这个消息之后会根据自己的版本号、能够接受的消息来返回消息,如果这个消息验证结果是我能和这个节点通信,那么就会返回一个消息 verack ,远端节点也会同时向节点发布一个 Version 确定自己版本和节点类型。请求 verack 之后本地节点就向远端节点发送它记录的 IP 节点的 list,就把活跃的 list 存在数据库,方便以后快速启动节点。
同步策略
在新节点链接上网络时,本地是没有数据的,这时需要向远端节点请求一些历史数据,同步整个链的数据到本地,这里有两个策略。分别是版本 0.9.3 之前的 Blocks-first 策略,和 0.10 之后的 Headers-first 策略,对比图如下:
实际上交互模式是一样的,首先是 hash 或者 header。hash 是每个块的 hash,每个块的块头会有一个代表整个块的 hash,headers-first 则将每个块的 headers 拿过来。之后是用 header 或者 hash 向远端节点请求 blocks,然后往复进行。看上去协议都差不多,为什么要这样做?
Blocks-first 问题
Blocks-first 唯一优点是实现方便,但它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首先,我的节点连接到其他的节点,实际上如果没有断掉就会一直请求数据。那么如果这是一个故意做恶节点呢?它会返回一些不是最大工作量证明的hash,而本地节点是不知道 hash 里面是什么,只会根据返回的 hash list 去请求。最后同步到什么状态呢?Bitcoin 每到一定高度会有 check point 的点,会检查你同步的块是最大工作量证明还是错误的块。如果连接的节点是恶意节点,那么,我的节点只有到 check point 时,才会发现我同步的几块是错误的,这样导致我本地服务器的磁盘消耗会非常大,一般是几个甚至是几十个 G 之后发现这些是无效数据。
其次,是速度限制。Blocks- first 协议规定,如果这个连接没有中断的话,将一直向同一个节点请求数据。如果远端节点上传和下载数据受到限制,本地节点同步的速度将受到限制。
最后,是高内存占用。Blocks-first 策略请求的是块的 hash,一个问题就是协议要求远端节点的 hash 是完全按照顺序发送的,如果没有按照顺序本地节点就会验证不了,从而导致乱序的块。这样的块如果找不到 parents block,比特币就会把这些块定义为是孤儿块,会把它们临时存放在一个内存里面,直到请求到完整的 parents block 之后才会把 parents block 和孤儿块入库。这时候如果远端节点做恶的话,先给很多高度很高的块,前面的都不给(也就是没有 parents blocks),每个块需要几 k,几十万个块就能把你的内存撑爆。
Headers-first 策略
Headers-first 的策略闪亮登场。这个策略会把整个链的 headers 全部下载下来,headers 里面包括所有 block 的 hash 以及parents 的 hash,可以用 headers 串起一条链。虽然不知道交易是什么,但是能够从 headers 里面确定链是连续的,不连续会扔掉孤儿块。并且根据官方验证,一个新的节点同步整个链的话,只需要 30m 的存储能够把整个链全部同步下来,磁盘消耗非常小。
那么速度限制怎么解决?headers 一次请求是 2000 个块的步长。如果请求验证没问题的话,就会把 haeder hash 16 个一组发送给所有能够连接到的节点,来验证是不是对的,然后把对应的 header 的 block 给他,这样同步的时候不会被某个节点的网络限制,可以获取一批 blocks 向四周发送同步请求。
这就是比特币的同步策略。相比于 blocks-first 策略,headers-first 策略解决了1、速度限制;2、无效下载;3、高内存占用三个问题。
新块广播
接下来,同步到最高高度的时候,如果是挖矿节点就会涉及到挖矿广播的问题。 我发现了下一个块的 hash,我就会把块广播给我链接到的所有节点来获取奖励,这时候广播会有三种模式 :
1、推送式。这一种用的比较少。只要能连接上对方节点,那就把整个块推送过去,不管对方接不接受。
2、标准转发模式,发现新块时,将新块的 hash 做一个消息推给周围所有人,如果对方返回消息说他需要 hash 具体数据,那么就将整个块给他,有一个通知→ 回复→ 再回复的过程 。
3、0.10.0 之后,出现了块头公告的模式。只要是 headers-first 策略的节点,启动时,会做一件事情告诉连接所有节点,我不要标准转发的模式,我需要的是发现新块时,直接把 header 给我。这样就能够省去一个「我给列表→ 你请求列表数据→然后再把数据给我」的整个过程。直接把 header 给他 ,然后他就可以向任何人请求 headers 对应的 data。
这就是新块广播的过程。
节点交易转发过程
交易发送到任意能够接受的节点的时候,交易会存在当前节点的内存池里面,然后节点收到交易时,会做一个 hash 列表,发送给能够连接到的所有人。一个节点最多能够连接 8 个节点,如果别的节点发现内存池里面没有这个交易,那就返回 get data。那么对方收到的时候会把整个交易的内容转发过去。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要相信每个交易都会上链,因为交易是存在内存池里面的,并不上链。如果一个节点没有把交易发送出去就下线了,那么这笔交易就会丢失,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这就是交易的转发过程。
到这里比特币的网络协议基本就是这样节点启动、 同步、最高高度之后能够转发交易,能够运作。
公有许可链 CITA
比特币是区块链的鼻祖,但在性能上存在一个问题,10 分钟一个块,6 个块之后才能确认交易是放在主链上的。之后为了能够有更高的性能就出现了联盟链。CITA 项目初创的时候是联盟链,我们讲一下当前状态的 CITA 联盟链是什么样的。
CITA 网络综述
CITA 的网络,和比特币不一样的地方就是 CITA 是 N 个进程结合在一起作为整个逻辑节点的。比特币是一个进程,CITA 是微服务架构,所以有七个进程。CITA 对外有节点间通信,对内还有每个服务之间的通信,所以会分为节点间的通信和节点内的通信。因为 CITA 刚开始时,作为联盟链,节点数在链的初始状态就确定了,也不会很多,所以在一开始就使用 TCP 全连接。
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即我的消息,只要是知道的,只需转发就点对点转发给我所知的所有节点,消息到达速度非常快。比特币消息转发给全世界需要时间,CITA 作为联盟链的时候,每个节点之间都是有连接的,如果一个消息要广播给整个网络,只要他保留 TCP 所有连接,就能够一次性转发出去。节点之间的通信协议并没有比特币那么复杂,并没有 Version、transaction、get data 等,而是最简单的协议,只有开始符、长度和数据。
节点间同步
目前, CITA 共识算法是 PBFT, 是确定性的、一定不会分叉的共识算法,做恶节点小于三分之一时即可保证不会分叉。所以 CITA 的同步不需要分叉判断,只需要判断块高。如果我这个节点发现我连接的整个网络块高比我高三个块左右时,就会随机选择一个节点,大概 20 个块一组去同步。同步的消息是整个块发过来的,而不是像比特币那样先发送一个列表、header 之后再把整个块发过来。
交易转发
关于交易的转发,因为 CITA 是全连接的,只要接到交易,验证通过之后,交易就会加入本地交易池,之后转发给所有能连接的节点,除了来源之外(转发交易给我的)所有节点都发一遍,在确保每个交易正常和网络正常的情况下,是不会拉下任何一个节点的。
共识提出
在 CITA 中,共识的 proposal 提出的话,也是以广播的方式去发送的。CITA 里面节点是分为共识节点和只读节点。共识节点有权发起投票,只读节点只能进行同步和交易的转发。虽然只读节点不能发起投票但是也能够收到 proposal 的消息,然后节点会判断自己能不能投票,如果不能投票就会放弃这个交易。这个是 CITA 节点之间的通信。对比特币来说,CITA 节点通信简单了很多,因为网络环境比较简单,毕竟比特币是公网。
节点内部通讯
CITA 节点内部的通信,每个微服务的通信都是异步的模式,即我(节点)发出消息之后,不管对方是否回复都先做自己的事情。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这个节点的消息你没有收到,另外一个微服务突然挂了,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就有一个状态同步的问题。现阶段 CITA 分为共识进程,执行器进程,数据库进程以及网络进程,这些都是有状态的,以数据库为准。如果数据库说这个节点有 100 的高度,那么整个逻辑节点所有状态都是 100 的高度。如果不是,就是坏掉了。所以现在最复杂的问题是节点内部每个服务状态同步的问题,如果不一致会让整个节点出现异常。比如:出现对外表现不一致,或者因为状态不一样所以不能发器投票。因此节点内通信最重要的是状态的同步问题,如果我应该接收到的没有收到,就会发起一个 request-response 来确认状态,如果状态和数据库不一致的话,将调整状态。
未来可能性
如果 CITA 变成公网,我们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网络连接质量下降,如何既保持开放又能为共识提供足够的网络速度?节点间的直连也许依然会是需要的一种方式,同时补充 gossip 网络协议,即在我发送消息时知道的所有节点中,随机找两个节点发出去,别人收到时也会随机选两个节点转发出去,全网最终能够达到一致的状态的,我的消息都能够传遍全网。这样能够大大降低服务器的网络开销。共识节点可以用直连的方式来保证出块和交易速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