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哈佛大学做了一个实验,让两位容貌身材姣好的女同学穿得非常显眼(荧光衣服),打扮得很时髦的发型,在上课的教室门口走动。
在她们眼里当她们经过的时候很多人抬头看她们。
教授问:“你们觉得有多少比例的人注意到你们?”
她们说:“最少70%. ”
结果实验人员去搜集数据,却发现最终只有23%的人注意到她们的存在。人们自我感觉外界对自己的关注,远远低于自身脑海中的认为的比例.
案例二:
有一个小学同学聚会,其中一个男孩在从小学之后,再也没有联系过。但是小学毕业之后多年,做生意做得非常大,自信心也提升了,所以他主动地组织小学同学聚会,几杯酒下去觥筹交错之后,开始说一些心里话,很多人问他,从小学毕业十几岁的时候就没怎么见过你呢?你干什么去了?
他说:“你们不知道吗?我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在语文老师课堂中,我实在没办法了,就拉裤子了.然后班里所有同学都在捂鼻子,所有同学都在窃窃私语地笑我,后来我家里面奶奶送来衣服给我换,我觉得那件事情太没面子了,我相信班里面的同学都知道,我觉得全年级的同学也知道了!甚至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学校的人都知道了,所以我当时回家的时候就跟母亲说我要转学,但是母亲认为都四年级了还转什么学啊?所以我之后的日子都是在一种暗淡无光的时光中度过,好不容易熬到小学毕业,我就下定决定再也不和任何人联系,我就到一个特别远的中学里面去读书。”
可是他讲完这个故事之后,所有在场的小学同学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记得这件事情,他们完全想不起来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然后这个同学当时又喝了一杯,恍然大悟,他觉得早知道你们都记不住,我何苦整个童年都如此的黑暗啊?事实上,没有那么多人会关注自己.
总结:
自我认识的聚光灯效应,自我认识偏差具有一定的不客观性。
我们认定别人总是在关注自己,看自己。当我们成功的时候,别人都关注到自己.当我们失败的时候,别人都在笑话自己。实际上不是这样,即使自己失败/很成功也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自己。
这种认知偏差具有双刃性,最典型的是鲁迅笔下的啊Q被别人打了,站起来说了句"这年头孙子都敢打爷爷了",然后拍拍身上的尘土,跟个没事人似的扬长而去。这种认知偏差一定程度上能增加个人的幸福感,反之则有可能成为精神负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