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03年秋天开始读EMBA时,院方要求做一个通讯录,除了写明名址、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等,还要写一个自己钟意的座右铭。按照要求我写的是:我说我做的,我做我说的。但是由于字迹了草,被工作人员误会了,在正式通讯录上印成了:“就说就做的,就做就说的。”
本来挺期待的,可看了这个事儿,有点儿哭笑不得,遂去找具体负责的小老师问问原由。他不仅不嘴软(至少看不明白“我”,可以问问本人嘛),还嬉皮笑脸地反驳说:“这个比您的那个好,看上去特有禅意——没人知道说得啥!”
老天爷啊,原来“禅意”就是看不明白的另一版本解读。听了这一番“歪说”,开始还想回敬几句,不过,瞬间倒是明白了,原来被说成“佛系”的人,给别人的印象,竟然是如此不堪。
也罢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我”—是个麻烦!二
引用的这十个字,是在报纸上看见的。1998年男足世界杯冠军被法国队夺得。其总教练雅凯在回答记者采访时,介绍自己的座右铭就是它。当时,一看见这个细节,就记住了。而后才了解到,也不是雅凯先生的原创,而是一个西方哲学家的话。
不管此言出处来自何方神圣,我都喜欢。就好像大钊先生的那句“实践其所信,厉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不仅仅是卓越领导者的信誉根基,也是普通人做人做事的立身标准。
这个年代,偶有局部战争,于我等而言,却属于和平年代,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身临其境与战火邂逅,也不见九死一生的英雄,所以于体育比赛——尤其是在足球、拳击、冲浪和武术散打等竞技体育项目,在经过比赛中激烈对抗的艰难过程,而最后获得胜利的人,往往就很抓看客眼球,甚至还会被膜拜,作为替代品,把之认作是英雄。
雅凯先生的座右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的首选。
法国队球星MBAPPE于世界杯中(网上借图)三
座右铭,就好像是老师(或者师父)一样,随着你的成长阶段的需求,可能会有几个;但有的也像生身父母一样,不可多得,且都会在自己的心头陪伴一生。所以,座右铭是天赐的,独一无二,择运不如撞运;或许,也是人选的,靠你自己慧眼识珠,看你后天的缘分。
读书的年代,父亲就给我一句教诲——“性痴则志凝。”借用的是清朝文学家蒲松龄的名言,用意在于让儿子严格要求自我,读书、锻炼和业余爱好等一定要专注、要有恒心。小学、中学和大学,甚至是工作以后,此五个字就是我的座右铭。
由机关到企业的岁月,屈指可数,工龄三十多年。父亲在世的时间里,眼见我的职业和职务逐步变化和提升,开始拥有了人、财、物的一些处置权力,就见天地敲警钟,其中,频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是当年第三野战军陈毅司令员的话。在解放战争中,爹妈都曾在陈毅元帅的麾下,渡长江南下,然后随军北上,改换志愿军的军装,跨过鸭绿江。
忽如一夜春风来(作者摄)四
座右铭的特点之一是直指人心、简明扼要,容易理解,也可能记住;但人是健忘的,所以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子,不仅仅是应该常常想起,还应该常常落于笔端,誊写和复习。
进一步说来,中国的书法形式于此方面特别给力,请书法家或者自己动手(假如具备书法较高能力水平),写上一幅字,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座右铭,装裱后悬挂在自己的起居室里,天天“温故而知新”,天天悦乎,也天天警醒。
记得,家在青岛住的时候,客厅里挂着两个画轴。一个是青岛著名书法家修德先生书写的“性痴则志凝”。此乃父亲特意请人家为我而作。另一幅是父亲自己书写的“徳不孤,必有邻。”这应该是父亲自己的座右铭吧!
看见老娘,想起老爹(家姐提供图片)五
中国文化高远深厚,就座右铭来说,古人既是创作和炮制者,也是传承和光大者。
总忘不了一个相关的掌故,源自于弘毅乐学书院学习《论语.阳货》篇时,领读老师王丽霞的分享: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也是一位书法家。其墨宝最为著名的是以楷、行、草三体抄写的诸葛亮的《出师表》(前后两篇)。让人感兴趣的是,岳飞随身携带的端砚上,刻有“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温而不淄。”这十六个字,是《论语》中孔子回答子路的诘问,而发出的掷地有声的表白。当读者知道岳飞的经历,结合这个细节,重新细品孔子的话时,或许对这一对相隔千年的、一文一武的圣贤和豪杰,更有一番新感觉和解读。
海外游子,想念家乡!师大铁陀写于西澳
2022年8月2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