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认知的提升,心理问题成为大多数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青少年作为心理问题高发人群,受到多方面的关注。第一周,在市县统一安排下,所有学校都组织进行了中小学生心理普查。本次普查是通过在机房完成抑郁/焦虑自评量表的形式来初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从今天反馈出来的结果来看,心理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我们班的一级焦虑人员达到5个。周三,驻校心理咨询师来了,我让其帮我调取了5位同学的心理报告,总的来说,问题不大。心理咨询师告诉我,焦虑与抑郁属于两种情绪,不光要结合指数看,还要观测孩子的行为表现。谈“心”色变,完全没必要,但是也需要家校共同关注。今天,我们说说焦虑问题。
“焦虑”一词,也是近些年才开始走入我们的生活,它是指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作为一种情绪,普遍出现在面临中高考的学生身上,程度或低或高,过高则会由情绪上升到行为上的异常,甚至引发安全问题。
纵观这5个家庭,有单亲、留守家庭,也有成员完整的家庭;5个学生的成绩、行为习惯方面,有好也有不佳;性格有内向也有外向。5个人放在一起,几乎难以找到相似点,可就是这样5个不同类型的人,让我开始思考,作为长辈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的稳定情绪来源于父母,来自于家庭,家庭和谐是首要基础。经常处于打压、责骂之中的孩子心理上难免出现缺失,我们要学会给予孩子直接的爱,而不是一句“为了你好”,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爱孩子吧。
其次,学会把学习问题交给孩子,交给老师。学习是个人的事情,本该属于孩子。前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到初三基本可以放手,没培养出好习惯的,指望说教、打骂能培养好也几乎不可能。当我们的知识储备达不到当孩子老师的水平时,我们只要学会当爸爸,当妈妈,做孩子的守护者、陪伴者。好的父母,是用行为影响孩子,而非言语、棍棒。督促孩子,不是一味催着孩子去学习,否则,人在书桌前,心在四野。当孩子学习时,父母不该位于牌桌上、手机电视旁。
最后,相信孩子不会一直是个孩子。懂得放手,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必要时,要让其付出代价,只有看到犯错的成本,才能使他们成长得更快。孩子行为不佳,需配合矫正则积极配合;学习习惯不好,手机、电视,该没收的必须没收。
家长的打拼都是为了给家庭创设良好环境,而孩子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养育孩子不容易,走近青春期的孩子更不容易。道理永远都懂,但是做法并不一致,教无定法,找到自己与孩子的平衡点才是关键。
而同学们,莫说是长辈走不进你的心,要自己学会敞开心扉去接纳。每个大人在成为大人之前,也是同大家一样的小孩。你认为的天大的事,也许父母能帮你想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在本周的习作中,就有很多同学为走出悲观情绪想到了很多好的解决办法——追光,借助榜样力量;自我调节,与自己和解;让自己强大起来,给自己一双隐形的翅膀;寻求帮助,朋友、师长都是好的倾诉对象.......
考试,只是人生中千万次考验之一,非A即B。未来却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仔细抉择的多选题,所以哪能被眼前的困难轻易击垮。卸下心理负担,驾一轻舟,过这万重山又有何难。
![](https://img.haomeiwen.com/i5823151/4a8a4f9554ffd13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