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日志是我对 VOA 中的一篇报道 的笔记,或者说理解。 好久没有听 VOA 了,昨天的时候,听了三篇文章,因为我觉得这篇文章中的知识可以帮助我更好的表达,所以当时就觉得应该记录下来;再个就是,自己好多天没有写日志了。所以就有了今天这一篇日志。
如何表达的更有力量呢?首先就是使用可视化的内容。图表,图片,数字要比文字的表达力更强。但是这一点其实不是我写这个笔记的关键,因为在读 这篇文章 之前,我已经知道这个技巧了。我想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技巧,大家都在用可视化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了。
其实说到可视化的表达,有些人虽然也在用图表之类的东西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实际上他们是没有正确的理解图表的用法,或者说不了解不同的图表该如何使用,因此误用了很多错误的图标,比如我就看到过有人用饼状图来表示不是一个维度的内容。这样一来,错误的使用图表,那图表就不是增强自己的表达,反而消弱了自己的表达,增加了别人理解的困难。正确的使用图标的问题,就是数据可视化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这里我只把重要的结论复制下来,更多的细节,建议大家认真细读 阮一峰的关于基本图表的博客。
图标类型 | 数据维度 | 注意 |
---|---|---|
柱状图 | 二维 | 只需比较其中一维 |
折线图 | 二维 | 适用于较大的数据集 |
饼图 | 二维(我觉的其实是一维) | 只适用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
散点图 | 二维或三维 | 有两个维度需要比较 |
气泡图 | 三维或四维 | 其中只有两维能精确辨识 |
雷达图 | 四维以上 | 数据点不超过6个 |
VOA 的文章让我觉得需要记录下来的,是下面这样的观点,那就是不同的语言文化有不同的表达习惯,英语是一种 “线性的” 语言。英语中,你需要有一个主要的观点,然后其他的一切都是为这个观点服务,新的观点只能是这个主要观点的拓展和分支,不能远离这个观点。这样一点,结合上面的可视化技巧,就需要想如何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主要观点。用文字好?用图片好?还是用表格好?又或者是趋势图?用什么就看什么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主要观点。
因此,自己的主要观点很重要。在表述一个主题的时候,表述人发往往会讲很多自己知道的东西,很多专业的数据,词汇,公式等等内容,如果听众不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可能根本就不理解,报告人讲的意义所在。听众实际关心的是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能不能说的通,以及这个主要观点是被什么支撑起来的,这些问题。演讲人从主题出发选择讲那些和自己主题相关的内容,而不是自己知道的所有内容。对于那些与自己的主题相关有联系,但是有不是一样就能看穿的联系,就要在演讲的时候挑明,这样听众就容易听懂你的演讲。
我觉得,除了在文艺作品中,我们可以用插叙,倒叙,等等叙述手法,在公开演讲的时候,最好的就是用正常的叙述。不仅叙述的事实时间要正,思维的逻辑也要正,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听众理解。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思考的过程,也许不是逻辑清晰的,可能是多次反复的,甚至是因果颠倒的,但是在做演讲的时候,要让听众更好的理解,就必须做到逻辑清晰。
文章的最后,对学术表述给出了五点建议:
- 区分 标题 和 主题 的不同。主题是一般性的,标题却是特殊的。确保标题解释了你的主题的益处。
- 向不是你这个领域的专家的听众提供图片。解释你的研究和其他领域的联系。
- 从一张图切换到另一张的时候,用词汇解释一下图片的意义。使这些图片和你的思想清晰的连接在一起。
- 从观众的角度看待图片。每张图片,他们会有什么问题?为不同的问题,准备适当的可以解释的图片。
- 使用一个计时器来从新安排你的演讲。根据计时的长短,以及会议的要求,调整你的演讲的内容。
最后的这五条建议,我觉得除了最后两条自己是知道的,其实1~3条,自己以前是没有清晰认识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