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折耳根,是一抹挥不散的乡情

折耳根,是一抹挥不散的乡情

作者: 66c0ab501df2 | 来源:发表于2021-11-02 07:49 被阅读0次

                                  文/影子

        折耳根,又叫菹菜、蕺菜、臭菜、臭草、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味辛、性微寒,入肺经,主要产自我国南方各省。小时候,我们叫它猪鼻孔。据《本草纲目》记载:“鱼腥草能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店疾,解硇毒。”其功效有清热解毒、消肿疗疮、清热止痢。除此之外,它还能利尿除湿、健脾消食,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食物。一到春天,无论是高山还是低洼,石缝还是藻泽地,漫山遍野,都生长着蓬勃、茂盛的折耳根。人们争相采挖,用不了几天,它又长出一丛丛来。真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啊!在我的印象里,它是和春天一同生长的。七八十年代,人们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这天赐的折耳根,自然深受人们的青睐,成了庄稼人一日三餐主要的下饭菜。它食用方便,操作简单省事。随处都可以采到,用盐一腌制,放点自制的辣椒酱或油,没有油,放点盐照样可以吃,大人们常常吃得津津有味。小时候,我对折耳根很排斥,特别不喜欢它那股味。后来,它振救了我的健康,让我彻底改变了对它的看法,不可遏制地喜欢上它。

        我刚参加工作的地方在一座高山上,学校前后校门正对着两个垭口,山上风很大,寒风从四面八方形成一个包围圈,让人无处躲藏。春天到了,教室里依旧寒冷。一不小心,我患上重感冒。吃药、打针、输液,什么方法都用尽了,我还是全身无力,舌苔上堆着一层厚厚的黄白苔,口里苦涩难受,没有一点胃口。我不想耽误学生的课,拖着病体坚持着。后来,有一位家长了解到我的情况,特意给我挖了一大口袋折耳根拿来,叫我坚持吃,也许能解决我不想吃饭的问题。我很感激,一个劲地对她说谢谢。

      父亲把折耳根洗干净,放在一个搪瓷碗里。他先把水沥干净,然后放上盐、辣椒油、姜、蒜和醋,腌制了一会儿。当他把折耳根端上来时,我闻见一股鱼腥味扑鼻而来,胃里一阵翻江倒海。我捂住嘴奔向门外,长长吐了一口气。我皱着眉头坐在饭桌上,父亲看看我,眼里流露出心疼的神色。他叫我先吃一口饭,然后夹起几根折耳根放在我碗里,和颜悦色地对我说:“刚开始是闻不惯这个味,慢慢就适应了。来,吃一点,对你的病有益无害。”看着父亲眼里的鼓励,我不想让他失望。万般无奈,在父亲的监督下,我捏着鼻子吃了一口,确实有点苦涩。我就着饭吃,慢慢地,发现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弥漫开来。我对自己说,坚持吃吧,总比药好喝。后来,很多家长都给我挖来折耳根。每天三餐的饭桌上都有它的身影,我渐渐习惯了它的味道,对它不再排斥。父亲把吃不完的折耳根洗净、晾晒干保存起来。说来也怪,慢慢地,我的胃口好起来,人也慢慢有了精神,病渐渐好了。从那以后,我对折耳根生出别样的情绪,对它心怀感激。后来,我调到城里,吃折耳根的机会慢慢少了。春天一到,我就不可遏制地想念折耳根,想念给我挖折耳根的父老乡亲,想念那个充满温馨和爱的小山村……

      我一直对把折耳根叫“鱼腥草”这个名字很好奇,它明明就是一种草,为什么有鱼的腥味?它和鱼有什么联系呢?它怎么就治好了我的病呢?原来,这名字是有来历的。

      据说战国时,越王勾践成了吴王夫差的人质。勾践在吴忍辱负重,假意归顺吴王,后来被放回越国。回去后,正遇上越国罕见的大旱,荒年无收,举国发生饥灾大难。为了与灾民共渡难关,勾践翻山越岭,四处寻找可充饥的食物。一天,他疲惫之极,晕倒在草丛中,待他醒来时,发现小溪边有一大丛绿油油的野草。他摘了几片叶子,凑在鼻子上一闻,清香中还有一股鱼腥味。他腾地跳起来,马上命随从挖回去,煮熟后喂马。第二天,马不但没中毒,还比昨天更有精神。勾践把这种草命名为“鱼腥草”,并广泛种植,帮越国上下度过了难关。鱼腥草药用价值的发现,更带有某种神奇的色彩。

      明代名医刘完素在山上采药,突遇暴雨淋湿全身,回家后即发暴病,高热、寒颤、急性咳嗽伴浓稠痰液,用了自己的药无效。正在为难之际,一百发老翁路过此地。刘完素的徒弟向老者打听救师傅的药,老人听了他的病情后,取出一些草药,叫他煎浓汁服用。三天后,刘完素退烧退痰,咳嗽减少,肺炎也化险为夷。老人告诉他,这草叫鱼腥草。它的药用价值很高,有镇痛、止咳、止血、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是治疗肺疾炎症疗效显著的药物,被现代人称为“植物抗生素”。

      不知什么是时候,折耳根成了餐桌上必备的美食。不管是在简单的私人饭店,还是豪华的宾馆和餐厅里,都可以看到折耳根的身影。用大家的话说,吃腻了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吃到新鲜的折耳根,让人眼前一亮,像见到了久违的朋友,倍感亲切。它淡雅的清香让我有回归故土的奇妙,嚼在嘴里,脆脆香香的,让人心生感动。我暗暗为折耳根感到欣慰,它带着泥土的清香,带着药食同源的桂冠,带着质朴的气息,从农村走向繁华的大城市,身份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我不禁感叹:是什么让人们猛然对它产生强烈的热爱和依恋?我明白了,是人们内心深处那份对自然、对生活本真的渴求,和最朴实的情感驱使,是对乡情最好的怀念与感激。

      每到春天,我都会去菜市场购买一些新鲜的折耳根,腌制后当下饭菜和开胃良药,既大饱了口福,又满足了我对它的思念之情。现在菜市场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折耳根,大多数是鱼龙混杂,人工种值的充斥其间,少了它最初的清香和本味,少了自然的厚重和纯美,让人陡生遗憾。

    我怀念家乡的折耳根,怀念它的淡雅、醇厚。

相关文章

  • 折耳根,是一抹挥不散的乡情

    文/影子 折耳根,又叫菹菜、蕺菜、臭菜、臭草、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

  • 2018年春节

    2018.02.19 【乡情】 远方的召唤 “每颗心上某一个地方,总有个记忆挥不散。” 是的,东...

  • 折耳根,你最好别吃

    折耳根又叫鱼腥草,生拌折耳根是常见川菜,也有人用折耳根泡水喝。方舟子说(原文附后),折耳根含有马兜铃内酰胺,对肾有...

  • 好这一口,折耳根

    Z小姐的料理妙招 每天做饭的时光,是最宁静的~ 折耳根 折耳根 又名鱼腥草 因气味似鱼腥味 而得名 折耳根的营养价...

  • 重庆人真能吃“折耳根”,这是饮食习惯还是口味嗜好?

    有些重庆人真能吃折耳根!几个人下馆子,还没坐下点菜,先问有没有折耳根,仿佛有无折耳根是入座点菜的前提。我有一同学,...

  • 折耳根

    离开贵阳前,我们特意找了一家贵州菜馆,以吃总结此行。经过几天试吃,我们仨,一人两个菜,很快就点好了。这家饭...

  • 折耳根

    折耳根 文/汐一 自从小时候爸爸把我接来贵州,就与折耳根结下了不解情愫。 折耳根,色呈米黄,圆柱形茎,带须。唐苏颂...

  • 折耳根

    初春,田埂边爬满了折耳根,在杂草丛中露出来叶尖儿,一面绿,一面锈红带点紫。我们姐弟三两人带着镰刀来了… 弟弟机灵,...

  • 折耳根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起来,野外花红柳绿,好不热闹。这时候各种野菜也出来了,清明菜、蒲公英、茼蒿等等。但在四川最为人们...

  • 折耳根

    我从小挑食,肉类只吃猪瘦肉和鸡肉,鱼肉、羊肉、牛肉等腥膻肉类概不入口,尤其猪肥肉,放到嘴里就要吐。过年吃饺子,和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折耳根,是一抹挥不散的乡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kxzltx.html